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082章 代王
趙百戶恭敬的點頭,但是他又擔憂的說道:“參將,聽說這次南兵北上乃是閣部議定的,怕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糊弄?”
大同距離京師并不遠,趙百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。
鄭參將說道:
“京師的那些大人們自有籌劃,能不能阻擋南兵北上,也不是靠你我就能成事的。”
聽說京師那些大人們還有后手,趙百戶也明智的不再多說。
-----------------
大同,代王府。
代王一脈承襲六代,現任朱廷埼四十多歲,養尊處優的他看起來十分的年輕,他正在聽著京師回來的管事匯報。
“朝廷真的要派御史清查大同邊屯田畝?”
朱廷埼手中握著玉珠,詢問自己的親信。
管事躬身說道:“王爺,朝廷已經命戚繼光領南兵北上了,這就是要清查邊田了!”
朱廷埼心中煩躁,代王一脈受封于大同,第一任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。
這代王一脈,從第一任代王朱桂開始就是歪的。
朱桂在建文帝時期就因罪被革去王爵,后來朱棣靖難后恢復了這個弟弟的王爵,但是朱桂依然在封地為非作歹。
朱棣多次寫信訓斥這個弟弟,還革去他的護衛懲戒。
首任代王的謚號是“簡”,“政略疏闊,失于簡慢”為簡,得了這么一個謚號,可見代王一脈的傳承。
從首任代王開始,就不斷侵吞大同邊境衛所的屯田,到了現任代王,其名下的過半土地,都是侵占的軍所屯田。
除了侵占衛所屯田,代王一脈還熱衷于和草原走私。
打著王府旗號的商隊,往來于草原和京師之間,所以受封于山西這塊貧瘠土地的代王,卻比一些受封于湖廣的王爵還富貴。
代王府盤踞大同六代,和地方衛所也是同氣連枝。
朝廷如果真的調集南兵北上,自然會影響代王的利益。
朱廷埼向管事問道:
“京師的那些夫子們怎么說?”
雖然嘴里說著“夫子”,但是朱廷埼卻對京師那幫文官沒什么好感。
但他是大明藩王,按例是沒辦法影響朝廷的大政的,所以還需要和這些“夫子們”聯合才行。
其實明代藩王對政局的影響力是很大的。
很多藩王都會在官員剛入仕的時候,資助鄉籍的官員,遇到對方生日或者家中喜事都會送上賀錢。
再比如這些官員雖然在各地為官,但是他們的家人還留在原籍,作為本地宗王也能提供不少幫助。
這名管事,就是朱廷埼派往京師的“駐京辦主任”。
管事立刻說道:
“王爺,夫子們請您在適當的時候上書,請求遷藩。”
朱廷埼的臉色一變,他看向管事問道:
“真的要這么做?”
遷藩,就是請求朝廷重新安排封地。
這在大明是有先例的,最有名的就是遼王藩,原本是北方的藩王,在成祖靖難后被封到了荊州。
請求遷藩,這算是魚死網破了,朱廷埼也有些遲疑道:
“事情真的到了這一步了嗎?”
管事連忙跪下說道:
“王爺!朝廷磨刀霍霍,早就對宣大邊鎮和我山西宗王不滿了!這次調集南兵北上,戍邊是假,要對我等動手才是真的!”
“到了這個境地,唯有殊死一搏,方有活路啊!”
朱廷埼沉默了一下,想到了自己犯下的那些荒唐事情。
作為宗王,朱廷埼在本地做的禍事實在是太多了,根本就經不住查。
朱廷埼還有些猶豫,管事又說道:
“王爺,您忘了饒陽王了嗎?”
管事說到了饒陽王,朱廷埼身體一震。
當年朱廷埼剛剛繼承王爵的時候,饒陽王朱充跼欺辱代王府,經常和朱廷埼沖突。
朱充跼氣焰囂張,還以“邊事不靖”為名,上書嘉靖皇帝,皇帝罷黜了偏向代王一脈的御史和總兵。
朱廷埼花費了不少銀錢,最后巴結上了當權的嚴嵩,將饒陽王朱充跼扳倒。
最終饒陽王朱充跼被判處禁錮鳳陽高墻。
皇室如何對待藩王的,朱廷埼心中很清楚,鳳陽府內那座高墻環繞的皇城,就是專門用來圈禁宗人的超級監獄。
朱廷埼可不想要和自己的敵人朱充跼,一起在鳳陽高墻內相見。
下定了決心,朱廷埼說道:
“等到時機成熟,本王就上疏!”
-----------------
京師的風向變化很快。
就在前幾天,六科十三道還在反對蘇澤的平戎策,這些日子科道言官開始支持朝廷。
監察御史雒遵上書朝堂,請求在宣府大同二鎮清軍清田。
接著又有御史上書,要求徹查宣府大同冒功討賞的一起舊案。
京師的風向轉變太快,反而引起了高拱和張居正的不安。
高拱在雒遵的奏疏上票擬意見,反對在這個敏感時期清軍清田。
但是顯然隆慶皇帝不是這么想的,作為皇帝,對于九邊積弊他自然是清楚的。
九邊每年消耗這么多的邊餉,但是邊鎮依然糜爛,好幾次被蒙古人打到內地州縣。
遼東也不安寧,薊遼每年都鬧出亂子。
無論是蘇澤的平戎策,還是閣部會議中大臣的發言,也都提及了宣大衛所不堪用的事實。
雖然高拱和張居正都票擬反對,但是隆慶皇帝還是同意了雒遵的上疏,準備派遣巡邊御史前往宣大,好好整頓一下邊務。
九月十二日,皇帝下旨都察院,院推巡邊御史前往宣府大同。
但平戎策已經成了閣部共議的國策,已經是閣老們主導的事情了。
雖然察覺言官風向轉變有些異常,但蘇澤被閣老們使喚著奔走六部各衙門推進平戎策,無暇顧及外朝風向的轉變。
而今天好不容易得空,蘇澤又一大早就換上了官袍,前往東宮參加皇太子的經筵。
踏進東宮,蘇澤就見到了自己的同鄉好友申時行。
“汝默兄。”
申時行看向蘇澤,說道:
“子霖,我妻弟前幾日進京,帶了家鄉的蝦醬,你嫂子約你下次休沐來家里吃飯。”
蝦醬,就是用河蝦的蝦籽、蝦黃炒成的醬,也是蘇州本地的味道。
后世聞名蘇州的三蝦面,大概就是脫胎于蝦醬。
聽說家鄉的蝦醬,蘇澤也犯了饞蟲,連忙說道:
“那旬中休沐,蘇某就登門叨擾了。”
這時候皇太子身邊的親近太監張宏走到門前道:
“太子宣諸位師傅進宮經筵!”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