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081章 清田
大同。1
“大柱!”
趙大柱騎著馬,身后跟著十幾個同鄉的弟兄返回村子。1
守村的鄉親見趙大柱回來了,連忙招呼鄉民拉開塢堡的大門,趙大柱帶著弟兄們馳入塢堡中。
趙大柱所在的村子距離邊關很近,以前常被俺答部入侵,這些年趙大柱領著鄉人在草原上買馬,又靠著販馬的銀錢將鄉勇武裝起來,領著鄉民加固了塢堡,這才有了幾年安生日子。
一名老者從屋子里走出來,趙大柱連忙下馬說道:
“二叔,您不是病著嗎?且將養著吧。”
老者拄著拐杖說道:
“沒事沒事,大柱你先回家,你娘在家里等著你呢。”
趙大柱是父親早亡,是母親將他拉扯大的,聽到二叔說起母親,將物資賬本交給二叔,連忙向著家里走去。
見到兒子,趙大娘內心激動,去草原上販馬是違禁的買賣,馬匪、俺答部的騎兵、巡邊的邊軍,稍有差池就會全軍覆沒,甚至會連累整個村子。
可話又說回來,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,誰會做這種腦袋擱褲腰帶的買賣。
母子兩人簡單敘舊了一下,趙大娘這才說道:“前幾日趙百戶遣人來,說是朝廷要清軍,讓你趕緊回去一趟。”
清軍,是明代一項重要的巡視制度。
太祖朱元璋設計的衛所制度,當年朱元璋曾得意的說:“吾養兵百萬,不費百姓一粒米。”28
而衛所的兩項關鍵制度,即父死子繼和軍屯制度。1
父死子繼,就是衛所正卒在老病或者去世后,由其兒子或者近支代替父親從軍,從而保證軍隊的人數。
當然,很多時候軍戶后代是不愿意從軍的,所以有了“清軍”。
所謂“清軍”,即由清軍御史及清軍官定期清理軍籍戶口,檢查落實跟補、勾補事項。
趙大柱的父親是軍籍,他父親戰死后,按理說他應該勾補從軍。
不過大同這邊的情況又有了變化。
衛所制度的另一項支柱,也就是屯田制度,即由軍戶在和平時期進行軍屯,自己生產糧食滿足軍隊需要。
在明初的時候,這項制度自然執行的不錯。
可到了隆慶時期,軍隊衛所的土地早就已經被豪強侵占,僅剩下的土地根本養不起這么多衛所兵。9
制度都是死的,人還是要活的。
朱元璋設計的衛所制度,逐漸變了樣子。
首先是趙大柱這樣的世襲衛所兵開始自謀出路,跟著衛所吃不上飯,那就只能自己單干。
無論是給人當佃戶種田,又或者和趙大柱這樣走私,反正活人總不能餓死。
而衛所的百戶千戶也對此睜一只閉一只眼,甚至默許這些衛所兵脫籍。
反正朝廷如果撥下賞錢或者軍餉,這些衛所兵不領,就能進入到百戶千戶的口袋中。
一旦遇到朝廷“清軍”,就像這樣將士兵再招回軍營就是了,再不濟從城里抓幾個乞丐不良人,讓他們冒充軍籍給清軍御史點個名就行。
趙大柱的父親死后,他也參加過兩次清軍。
但是他母親憂心忡忡的說道:
“娘聽說這次清軍和往年不一樣,總之你小心擔待著點,別給百戶惹麻煩。”
“俺懂。”
接著趙氏又擔憂的說道:
“前些日子大同剛剛解圍,這段日子還是別出塞了?”
趙大柱知道母親關心自己的安危,但是整個村子上百號人口,光靠著村里這點荒田早晚要餓死,都指望著自己領著出塞糊口。
但趙大柱是孝子,還是安慰母親說道:
“這次兒子帶了不少東西回來,就在家歇上陣日子。”
趙氏臉上這才露出笑容道:
“娘已經攢了點錢,等這些事了,找人給你好好說房婆娘,日后我們趙家好好過日子。”
趙大柱心中苦澀,自己這個軍戶身份,誰家女兒愿意嫁過來?
同村的軍戶之女,都想著辦法外嫁脫離軍籍。
-----------------
大同參將府內,灰暗的燭光下,參將鄭年瞇著眼睛,看著手下的千戶百戶們。
這是一次秘密聚會,大同參將鄭年看了一圈下屬,開口說道:
“這次朝廷調南兵北上,怕是別有深意。”
在場的軍頭們紛紛議論起來,鄭年看到氣氛烘托到了,又開口說道:
“朝中奸臣早就對我們大同軍鎮不滿了,等南兵一到,朝廷就要派人清田清軍。”
聽到清田清軍,在場的軍頭們再次喧嘩起來。
清軍還算是好辦,抓點人頭充數,大不了再賄賂一下清軍的官員。
清田就不好辦了。
衛所的屯田,從國朝立國到現在,早已經被侵占的差不多了。
在場的軍頭們家中的田地,大部分也都是侵占的衛所屯田。
再加上變賣掉的,其中產權混亂,不僅僅是衛所軍戶,當地豪族,地方官府,甚至大同的代王府都牽涉其中。
可清田查來查去,最終還是落實在衛所頭上。
朝廷不問這些土地是怎么流轉的,單問你衛所的屯田為什么不在冊了,誰都擔待不起。1
果然,一提到清田,在場的軍頭就坐不住了。
有人喊道:
“朝廷拖欠我們的賞錢不發,又調南兵北上,是擺明了不信任俺們!”
“俺家為大明戍邊七代,朝廷就這么對俺們!還不如反了他娘的!”4
有嘉靖留下的這些人在,造反吧,皇帝巴不得呢,剛好可以名正言順的換一批人。
鄭年拍了一下桌子,訓斥了幾個胡言亂語的軍頭,這才放眾人返回各自的衛所。
“趙百戶,你留一下。”
等眾人散去,參將鄭年說道:
“京師那邊有人遞話過來,這次清軍清田,再用往年的辦法,是混不過去了。”
趙成是鄭年的親信,瞬間明白了上司的意思,他說道:
“參將,小的麾下有一個叫趙大柱的軍戶,往年都靠著往來草原販馬維持生計,在衛所中頗有聲望。”1
“屬下準備找個由頭,將這個趙大柱扣了,再讓人鼓動下,就能鬧起兵變來。”
趙成果然是貼己人,鄭年對他的反應很滿意。
他又問道:
“事情不會鬧大到不可收拾吧?”
趙成拍胸脯說道:“都是些莊稼漢,鬧不大的,參將只要夸大點向朝堂上報就行了。”
鄭年點頭,利用手下兵變要挾朝廷,這也是邊關軍將常用的手段了。
只要朝廷屈服,補足了大同積欠的賞錢,鄭年再帶兵安撫。
鄭年說道:
“上頭的大人們已經承諾了,只要大同鬧起來,他們就會上書請罷南兵,等誅了首惡趙大柱,本將記得你的功勞!”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