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110章 標哥出手
“你說他為了教常茂學習兵法,自己編了一部兵書?”
看著眼前的一沓紙,朱元璋詫異的問道。
即便‘兵書’已經擺在面前,他依然不敢相信,以為自己聽到了笑話。
你把兵書當什么了,想寫就能寫的...
馬皇后深知,改革雖已初見成效,但人心浮動、利益交錯的局勢仍在暗流涌動。她并未因清風司的設立和一系列反腐成果而放松警惕,反而更加警覺。她知道,權力的斗爭往往在最看似平靜的時候最為兇險。
果然,不久之后,一封匿名奏折送到了她的案頭,揭發了朝中一位重臣與地方豪強勾結,私吞賑災銀兩,并操控科舉舞弊。這位重臣,正是當朝左相李文昭。他是先帝舊臣,德高望重,門生故吏遍布天下,若貿然查處,恐怕會引發政局動蕩。
馬皇后沉思良久,最終決定采取“以柔克剛”的策略。她沒有直接下令徹查,而是將此事交給了清風司的一位年輕主事趙懷恩。此人出身寒微,卻聰慧果決,曾在前幾次清風司行動中表現出色,深得馬皇后信任。
趙懷恩接到任務后,不動聲色地展開調查。他先是走訪了幾名被貶黜的地方官員,又秘密調閱了近三年來戶部的賬目往來,終于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。原來,李文昭不僅長期掌控著京城幾家錢莊的幕后資金流向,還在多地安排親信擔任糧倉主管,借機侵吞朝廷撥下的救災銀兩。
與此同時,馬皇后表面上對李文昭仍保持禮遇,甚至親自召見他入宮議事,給予其高度評價。此舉讓朝野上下皆以為皇后對李文昭極為倚重,從而掩蓋了真正的調查方向。而李文昭也逐漸放松了警惕,開始頻繁出入那些原本隱藏極深的秘密據點。
數月后,證據確鑿,馬皇后果斷出手。她在一次朝會上突然宣布,由清風司牽頭,聯合刑部、大理寺三堂會審,徹查李文昭一案。這一決定震驚朝野,許多原本支持李文昭的官員紛紛噤聲,生怕牽連其中。
最終,李文昭被革職查辦,其家族財產盡數抄沒,所得贓款用于修繕黃河沿岸堤壩,救濟受災百姓。此案震動全國,清風司之名自此威震四方,成為人人敬畏的監察利器。
然而,馬皇后清楚,這僅僅是一場更大風暴的開端。
與此同時,經濟結構調整也面臨新的挑戰。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迅猛發展,各地商幫勢力日益壯大,甚至有部分商人通過賄賂官員、壟斷市場等手段,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民間勢力。這些商幫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,還對朝廷財政構成潛在威脅。
馬皇后對此高度重視,召集戶部尚書及工部、兵部要員召開緊急會議,商討對策。她提出,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商業監管體系,既要鼓勵正當競爭,又要防止資本過度集中導致社會失衡。
于是,在她的主導下,《大明市易法》正式頒布。該法明確規定:所有商會必須向官府登記備案,定期接受審計;禁止任何形式的價格壟斷和惡意兼并;同時設立“公平交易司”,專門負責處理商業糾紛和反壟斷案件。
新法實施之初,遭到了一些大商幫的強烈抵制。他們聯合上書,指責朝廷干預市場自由,甚至煽動民眾鬧事。馬皇后面對壓力毫不退讓,她下令各地駐軍加強治安巡邏,并派遣清風司人員深入調查,揪出背后操縱輿論的幕后黑手。
很快,一個名為“天源會”的神秘組織浮出水面。這個組織由幾位巨賈聯合組成,暗中操控多個商會,企圖通過非法手段控制整個江南地區的絲綢貿易。清風司順藤摸瓜,一舉將其核心成員全部緝拿歸案,涉案金額高達百萬兩白銀。
此案再次彰顯了馬皇后的鐵腕手段,也為《大明市易法》的順利推行掃清了障礙。此后,各地商賈紛紛收斂行為,市場經濟逐漸步入正軌。
文化方面,馬皇后繼續推動《萬邦志》的傳播工作,并嘗試將其內容融入到更廣泛的教育體系之中。她認為,只有讓百姓真正了解歷史、尊重多元文化,才能實現長治久安。
為此,她下令在全國范圍內設立“講史堂”,邀請學者為百姓講解《萬邦志》中的故事,并結合當地風俗進行改編演出。此外,她還支持將書中內容編入科舉考試,使士子們從小便能接觸到這部宏大的世界通史。
在她的推動下,《萬邦志》不僅成為士人必讀的經典之作,也成為普通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。一部以書中人物為主角的小說《四海英雄傳》更是風靡一時,被無數人爭相傳閱。
與此同時,馬皇后還大力支持海外文化的引進。她派遣使者前往西域、南洋等地,搜集各國典籍、音樂、繪畫等藝術作品,并在京城設立“萬國藝館”,專門用于展示和研究異域文化。
一次,一位來自波斯的畫家受邀前來交流,他的畫作《星辰之夜》驚艷四座,甚至被宮廷。馬皇后親自接見了他,并贈予他一塊象征友誼的玉佩,希望他能在大明留下更多藝術瑰寶。
軍事方面,隨著新型火藥和復合裝甲的應用,大明水師的實力大幅提升。馬皇后意識到,這是擴大外交影響力的關鍵時刻。
她派遣使團前往日本、朝鮮、琉球等地,除了贈送先進的火器樣品外,還提出了共同開發海上貿易航線的建議。這一提議得到了廣泛響應,尤其是日本幕府,表示愿意與大明共建一支聯合艦隊,維護東海航道安全。
與此同時,大明的考察隊從非洲帶回的信息也引起了她的極大興趣。她命人整理資料,繪制地圖,并著手籌備新一輪遠洋航行計劃。她希望借此機會,進一步拓展大明的對外貿易網絡,同時也為國內的手工業者開辟更廣闊的海外市場。
為了確保遠航的安全,她命令海軍將領加緊訓練,提升戰艦作戰能力。同時,她還設立了“航海學院”,培養新一代的航海人才。
隨著時間推移,馬皇后所推行的各項改革措施逐漸深入人心,國家治理水平穩步提升,百姓生活日益富足。然而,她深知,真正的盛世并非靠一人之力便可成就,唯有制度健全、民心凝聚,方能長久穩固。
在一個春日午后,她登上皇宮最高處的觀星臺,俯瞰這座繁華的京城。遠處,百姓安居樂業,百業興旺;近處,官員勤勉奉公,軍隊整肅有序。她輕嘆一聲,心中卻無比堅定。
她知道,未來的路依然漫長,但她已為這片土地播下了希望的種子。只要堅持下去,終有一日,大明將迎來真正屬于它的黃金時代。
馬皇后站在觀星臺上,目光穿越層層宮墻,落在遠處的市井煙火之上。她心中明白,自己雖已為大明鋪就了改革之路,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。
就在這時,一名內侍匆匆趕來,低聲稟報:“娘娘,清風司趙主事求見,說是有要事稟報。”
馬皇后微微頷首,轉身下臺,步入偏殿。不多時,趙懷恩快步而入,神色凝重。
“臣參見皇后。”他躬身行禮,隨即從袖中取出一封密函,“此乃微臣近日調查所得,牽涉甚廣,不敢擅作主張,請皇后定奪。”
馬皇后接過密函,緩緩展開,眉頭漸漸皺起。
原來,趙懷恩在查辦李文昭一案后,并未放松對其他權臣的關注。他在一次例行巡查中,意外發現兵部尚書陳廷岳與邊關將領有頻繁書信往來,內容涉及軍械調撥、糧草調度等敏感事項,且多處語焉不詳。更令人不安的是,其中一封密信提及“時機已到”、“可圖大事”等字眼,疑點重重。
“此事你可曾告知旁人?”馬皇后沉聲問道。
“未曾。”趙懷恩答道,“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,若貿然張揚,恐打草驚蛇。故而只將部分可疑書信抄錄呈上,請皇后裁決。”
馬皇后沉默片刻,緩緩合上密函,眼中閃過一絲寒意。
“此事暫且封鎖消息。”她語氣堅定,“你即刻前往邊關,以巡閱軍務為名,暗中調查陳廷岳與邊將之間是否真有異動。切記,務必謹慎行事,不可暴露身份。”
趙懷恩領命而去。
待他離開后,馬皇后獨自坐在殿中,思緒翻涌。她知道,陳廷岳雖非李文昭那般根深蒂固,卻也是朝中重臣,掌管兵部多年,門生遍布軍中。若其真有謀逆之心,恐怕牽連極廣,稍有不慎,便會引發邊疆動蕩。
她思忖良久,最終提筆寫下一道密旨,封存于錦盒之中,喚來心腹太監,低聲吩咐:“即刻送去內閣,交由張閣老親啟。”
安排妥當后,她起身望向窗外,天色漸暗,晚霞映紅半邊天際。她喃喃自語:“風雨欲來,大明能否安然渡過?”
與此同時,京城之外,趙懷恩已悄然踏上北上的路途。他化名商人,一路低調前行,沿途暗訪各地驛站、糧倉、軍營,逐步拼湊出一幅隱藏在平靜之下的陰謀圖景。
數日后,他抵達宣府鎮,這里是北方重鎮,駐扎著五萬精銳邊軍,由總兵官周世昌統領。此人乃陳廷岳舊部,二人私交甚篤。趙懷恩決定在此地深入探查。
他先是借機混入軍營,假扮成新調來的文書官,查閱軍餉賬目和兵器清單,發現軍中竟有多批軍械被秘密調往長城外一處廢棄堡壘,而這些調動并未上報兵部,亦無任何正式公文。
這一發現令趙懷恩心頭一震。他意識到,這絕非普通的貪腐行為,而是有可能涉及軍事叛亂的重大線索。
夜深人靜之時,他悄然潛入那座廢棄堡壘,果然發現其中有大量囤積的兵器、糧草,甚至還有數百名來歷不明的士兵正在訓練。他藏身暗處,仔細觀察,終于認出其中幾人竟是當年因貪污被革職的軍官。
趙懷恩心中已有判斷:陳廷岳極可能在暗中培植私人武裝,意圖趁朝廷不備之時發動突襲,奪取邊關控制權。
他不敢耽擱,連夜返回京城,將所見所聞如實稟報馬皇后。
聽完匯報,馬皇后臉色陰沉如水。她深知,若不及時制止,這場風暴將席卷整個北境,甚至動搖大明根基。
“立即傳我口諭,命京畿衛戍軍秘密集結,準備隨時調動。”她冷靜下令,“同時,召刑部尚書入宮議事,我要親自審理此案。”
趙懷恩點頭應命,迅速退下。
翌日清晨,皇宮內一片肅穆。馬皇后端坐御前,面對跪伏在地的陳廷岳,冷冷開口:“陳尚書,你可知罪?”
陳廷岳面色蒼白,但仍強作鎮定:“臣……不知娘娘所指何事。”
馬皇后冷笑一聲,揮手示意趙懷恩呈上證據。一份份密信、一張張賬單、一段段證詞擺在眾人面前,鐵證如山。
陳廷岳終于癱倒在地,面如死灰。
“你身為兵部尚書,竟敢勾結邊將,私設軍械庫,蓄養私兵,妄圖謀逆,罪該萬死!”馬皇后聲音冷峻,“念你昔日也曾為國效力,賜你全尸,家產充公,子孫流放三千里。”
話音落下,兩名禁軍上前,將陳廷岳押解而出。
此案一出,朝野震動。許多原本觀望的大臣紛紛表態支持皇后,而那些曾與陳廷岳有染的官員,則惶惶不可終日。
馬皇后趁勢整頓兵部,提拔一批忠誠能干的年輕官員,徹底清洗軍中隱患,確保邊防穩固。
然而,她也清楚,這只是另一場較量的開始。
權力之爭從未停歇,而她所能做的,唯有步步為營,穩扎穩打,守護這片江山,直至真正太平來臨。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