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104章 代天行道
對于朱元璋的態度,馬鈺是早就預料到了的。
要說朱元璋最在意的敵人,應該有三個。
陳友諒、張士誠,還有個就是王保保了。
而且他對三人的態度也截然不同,前兩者是必欲滅之而后快。
對王保保,他既重視想消滅,又惜才并試圖招攬。
否則也不會想著讓朱樉娶觀音奴。
必須要提的是,王保保是漢化蒙古人,他的根基在北方的漢地。
蒙古草原上,他是沒有任何勢力的。
隨著元朝滅亡,大明收復北地,王保保逐漸失去立足之本。
現在他手里的軍隊,就是他最后的家底了。
等大明將他手里的軍隊消滅的七七八八,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。
這不是馬鈺胡扯,而是原本歷史已經證實了這一點。
原本世界洪武五年,王保保在嶺北之戰擊敗明軍主力。
但他自己也是慘勝,手中的力量被消耗殆盡,從此就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原因很簡單,失去根基之地,他招不到軍隊了。
從那時候開始,朱元璋就再也不提招攬他的事情了。
這一世有了馬鈺的存在,常遇春沒死。
雖然中風帶來了一些后遺癥,但以他現在的恢復情況來看,是能趕上洪武五年的嶺北之戰的。
到時候徐常合體,王保保是翻不了天的。
或許都用不到嶺北之戰,他就變得沒有什么價值了。
再加上阿魯溫病逝,趙敏真正成了孤女。
到時候朱元璋也就懶得拿她做文章了。
所以馬鈺明知道朱元璋是找借口推脫,心里卻一點都不著急。
等過兩年他想娶趙敏將毫無難度。
所以這次他也沒有再堅持,而是說:
“等她及笄再談此事也可,不過這中間你不能阻攔我與她接觸。”
朱元璋見他這么容易就讓步,也松了口氣。
他是真怕馬鈺色欲攻心,再來個原地自爆。
所以對于馬鈺的這個要求,也就沒有阻攔,只是警告道:
“見她可以,但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和她說。”
“如果讓她知道了什么不該知道的,別怪咱心狠手辣。”
此事平穩落地,馬皇后、朱標也松了口氣。
朱樉更是大喜,終于把這事兒給推掉了。
不過還不保險,得做兩手準備。
一邊要促成老馬和那個蒙古胖女人的婚事,一邊也得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。
等找到媳婦了,誰也沒辦法逼我娶那個胖女人。
接下來,朱標主動將話題,扯到了昨天和姚云心的交談上。
朱元璋分別從錦衣衛和朱標那里,了解了交談內容。
但依然有很多不解的地方,這會兒一一提出。
馬鈺詳細做了解答,并且進行了一定的延展,還與之前講過的部分課程進行聯系。
力求讓他更加透徹的明白昨天都講了什么,也為他勾勒了新思想的藍圖。
當然了,主要目的還是告訴朱元璋。
我的思想不是憑空創造的,而是根據歷史發展規律推演出來的,是必然趨勢。
逆歷史潮流而行,是會遭到反噬的。
從朱元璋的表情可以看出,他對這套新思想的接受度還是可以的。
馬鈺心中也暗暗慶幸,之前一年的講課,效果還是很顯著的。
至少朱元璋接受了歷史發展趨勢這個說法。
一旦他開始嘗試,用歷史規律來推演未來,就會自然而然的主動追求‘變’。
改革也就變得勢在必行。
這時,朱元璋又問了一個問題:
“如果有人打著天賦人權的名義,反對朝廷禮法怎么辦?”
我的權利是天給的,你們憑什么剝奪?
這種情況是必然會發生的。
但馬鈺卻知道,朱元璋真正想問的是什么。
皇權。
既然人權是天賦予的,你皇帝憑什么高高在上,憑什么管我們?
說白了,這個問題真正的核心是,新思想如何確保皇權。
早有準備的馬鈺不慌不忙的道:
“天子,代天行道。”
朱元璋追問道:“何解?”
馬鈺解釋道:“天不可能親自管理眾生,就需要一個人代替祂行使天道。”
“于是就有了君主,這就是天賦君權。”
“所以君主管理眾生的權力,來源于上天。”
“要管理眾生,自然就要制定禮法制度。”
“就以賦稅為例,之前我們說過,賦稅的本質是財富再分配。”
“可是問題來了,朝廷憑什么征收賦稅?”
“老子有云:天之道,損有余而補不足;人之道,損不足以奉有余。”
“人都有私心,每個人的天賦都有差異,所以財富必然會向少數人手中流動。”
“總有一天,少數人手中的財富,會超過大多數人所擁有的財富。”
“到時候沒有財富的人就只能餓死。”
“但天怎么可能會看著百姓餓死呢?所以就賦予了公權二次分配財富的權力。”
“損有余,就是問有錢人征收賦稅。”
“補不足,就是用賦稅來救濟窮人。”
“這就是我剛才說的,代天行道。”
聽到這里,朱元璋既驚訝又高興。
他怎么都沒想到,馬鈺竟然會從這個角度,來解釋老子的‘天之道’。
簡直是天才啊。
關鍵,老子是公認的圣賢。
即便是儒家獨大的時代,他的地位依然沒有受到影響,他的思想依然被認可。
可以說,馬鈺直接用老子的思想,來為君權和禮法做背書。
這比原創思想更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同。
以至于他都忘了兩人間的隔閡,大笑道:
“好好好,這個詮釋實在太好了,咱非常喜歡。”
馬皇后和朱標也是大喜,這個解釋出乎意料,但又合情合理。
朱標更是說道:“之前表弟說,公權和民權是同步發展,相互促進的。”
“新思想既保證了公權力,又進一步發展了民權。”
“可謂是巨大的進步。”
馬皇后亦頷首道:“是啊,代天行道,損有余而補不足。”
“只有皇帝才能制定禮法,保護百姓的利益。”
“百姓也只有擁護君主,才能讓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。”
“鈺兒的新思想,讓兩者進一步的結合在一起,實在太完美了。”
朱元璋也連連點頭,這也是他心中所想啊。
馬鈺笑而不語。
公權和民權是同步發展,相互促進的。
在現階段,皇權確實代表了公權力,然而能代表公權力的并非只有皇權。
這就是馬鈺埋下的伏筆。
還有另外一個更加致命的伏筆,就是天賦人權。
一旦人權意識覺醒,有些事情就會失去控制。
原本的世界,在大明開歷史倒車的情況下,明末都發展出了虛君思想。
這一世有了他的插手,提前搞出了天賦人權概念。
雖然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么,但可以合理推測一二。
虛君思想必然會出現,甚至會更進一步。
到時候就算依然會保留君主制,但彼時的君主,也必然不同于現在的皇帝了。
這就是馬鈺在新思想體系內,留下的兩個伏筆。
不過這個伏筆短時間是不會爆發的。
畢竟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,思想的發展需要時間去醞釀。
而且還需要物資方面的支撐,否則任何思想都是空中樓閣。
現在的生產力,顯然是不足以支撐過于先進的思想的。
根據馬鈺的估測,大明現在就開始發展生產力,那么一兩年百后物資方面應該就足以支撐更先進思想了。
只是那會兒他骨頭都涼了,也看不到了。
不過無所謂,種子已經埋下,未來……
相信后人。
接著馬鈺又將墨家、儒家等學說,關于天賦君權的思想都講了一遍,并表示這些東西都會融入新思想中去。
“新思想并不會與先賢思想進行割裂,是在繼承他們思想的基礎上,進行再發展得來的。”
“即便是心學和理學的優點,也一樣會吸收進來。”
“可以說,與其說新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改造。”
“不如說是對諸子百家思想的匯總梳理和創新。”
朱元璋連連夸贊道:“難怪你敢夸口可以壓倒理學和心學,咱現在對你們也同樣充滿了信心。”
理學和心學自然也有天賦君權的思想,可是他們有馬鈺論證的這么細致,這么深入嗎?
沒有。
不為別的,就為了這個‘代天行道’,朱元璋就覺得自己必須支持馬鈺的思想。
馬皇后和朱標就更不用提了。
事實上,從剛才馬鈺提出‘代天行道’概念的時候,他們就已經決定支持了。
不過也就在這時,馬鈺話鋒一轉道:
“陛下先不要高興,接下來說點你或許不喜歡聽的。”
朱元璋笑道:“咱就知道你小子是先禮后兵,有什么不好聽的盡管說。”
“咱也讓你看看,什么叫帝王胸懷。”
馬鈺做好了所有準備,考慮到了方方面面。
朱元璋也同樣如此,一年多的交流,他知道馬鈺在想什么。
不說別的,就關于《孟子》,兩人就有很大的分歧。
馬鈺的新思想里,肯定有關于這方面的內容。
所以他早就做好了這方面的心理準備。
但還是那句話,馬鈺只要認可皇權合法性,別的都是可以協商的。
現在馬鈺用‘代天行道’滿足了他的需求,他自然也不介意聽一些難聽話。
馬鈺雖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,卻也能看得出,他確實做好了這方面的心理準備。
于是就放心的說道:“天至公無私,既然賦予了你權利,也會給你相應的義務。”
“即便是君主,也有君主的任務。”
“那么天交給君主的任務是什么?”
“國泰民安、民富國強、勤政愛民……”
“新思想也會論證這方面的內容,到時候你可不要生氣。”
朱元璋大笑道:“哈哈,果然如咱所想的那般。”
“不就是民水君舟嗎,放心的去寫。”
“咱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,但也不會再如之前那般去禁止。”
馬鈺眉頭一挑,詫異的道:“說句大不敬的話,這一年您成長了許多啊。”
在場四人都敏銳的注意到了,馬鈺用了敬語。
這是自他們相識以來第一次。
馬皇后、朱標是何等的驚喜就不說了。
朱元璋更多的還是詫異,寧愿死都放不下心中的成見。
今天卻因為咱同意讓君主承擔‘責任’,就用了敬語。
這小子……倒也稱得上的表里如一了。
當然,他內里還是有些竊喜的。
任你多頑固,不還是要被咱的胸懷所折服嗎。
馬鈺自然看到了三人的表情,也能猜到他們的想法。
但……
改用敬語也是他早就計劃好的。
如果朱元璋不要愿意‘承擔責任’,他會減少發言。
要么等到朱標繼位,要么等朱樉封國和他一起走。
如果朱元璋能接受‘責任’,那么自己就在態度上做出一些改變。
比如用敬語。
要讓他從最細微的地方,感受到自己的態度變化。
這樣會給他帶來成就感,增加他對新思想的接受度。
說白了,就是一種心理暗示。
就算知道自己是故意的,這碗迷魂湯他也得心甘情愿的喝下去。
當然,馬鈺不會搞什么公仆之類的論證。
還是那句話,太超前了會扯著淡的。
眼下的生產力水平,支撐不起那樣先進的思想。
根本問題解決,氛圍頓時就不一樣了。
大家也是放下了顧慮,暢所欲言。
朱標先開了個頭,提出他希望新思想加入哪些內容。
然后朱元璋也跟著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。
馬鈺全都認真的傾聽,但也明確的告訴他們,并不一定會采納。
“學術必須要純粹,如果參雜太多的政治因素,就會變的四不像。”
“當然,學術思想和治國之策,是不一樣的。”
“思想只是提供一個大方向,具體如何治國,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。”
“你們的很多想法,適合用來治國,但不適合用到學術思想中去。”
對于這方面,朱元璋了解的反而比朱標更透徹:
“咱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,至于適不適用,你不用顧慮咱的意見。”
“不過說起治國,現在已經是洪武三年,南北都已經平定。”
“也是時候頒布具體的制度了。”
“你之前說,對治國有看法,也該拿出來了吧。”
這次馬鈺沒有再拒絕,但也沒有當場就開講,而是說道:
“您還是先把房子打掃一下,再考慮此事吧。”
“否則再好的政策,也會被那群蠹蟲變成害民之策。”
朱元璋臉色再次陰沉了下來:
“那群蠹蟲,等咱分封過功臣,就和他們算總賬。”
朱樉疑惑的道:“不是說先不要打草驚蛇嗎?”
朱元璋說道:“不能驚到的是儒家,這次咱們只處理財稅貪腐問題。”
“只是大明的財稅政策,繼承自宋元時期,本身就存在極大的漏洞。”
“光靠打擊貪官污吏,是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的。”
說完他目光看向了馬鈺。
意思很明顯,別藏著掖著了。
馬鈺知道,這是非要讓自己掏出點東西來啊。
想想也確實該拿出一點具體的政策了,否則朱元璋還以為自己吹牛呢。
想到這里,他就開口說道:
“賦稅制度我確實有想法,而且之前也講過這方面的內容。”
“我們以新思想為指導,順著之前的內容往后推演,不難找出答案。”
朱元璋眼睛一亮,催促道:
“快說,你推演出了什么東西。”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