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八十年代漁獵日常 第233章 出事了
李長樂覺得走水路比蹬車快多了,不過十幾分鐘的功夫,船就回到了碼頭。
只見回航靠岸的船只,比他們回來的時候多了不少。奇怪的是,以往鬧哄哄的岸上,卻是連人都沒看到幾個。
兩人把船上的東西收拾好,將橡皮桶和竹筐,全都摞在一起,提著跳下了船。
李長樂看到前面一群人,罵罵咧咧的朝拐角那邊走,隱約傳來女人的咒罵聲。
陳永威伸著脖子,“哥,出啥事了?”
“過去看看去。”李長樂扛起竹筐朝前,準備找人打聽消息。
沒走幾步,就看到陳阿毛跟個男的,罵罵咧咧的走了過來。
“你姨個卵泡,大潮水馬上就要來了,眼看就上大貨了,不曉得從哪里出來一條瘟船……”
“陳老大,出什么事了?”李長樂忙迎了上去問道。
“唉!”陳阿毛嘆了口氣,“阿賴兄弟倆在蛇山島附近,被一條十幾米長的鐵皮船撞了。
兄弟倆還沒站穩,那些人二話不說上船就搶,剛好我跟阿昌路過,忙開船沖上去幫忙,那些人才開船跑了的。
賴家兄弟的漁網,還有魚獲、起網機啥的都被搶了,兄弟倆還被打得鼻青臉腫的,賴老二的手好像也被打傷,這會兒送回去找村醫去了。”
漁村的人出海后都很團結,因為都是漁民,別人今天遇到的事,說不定哪天就會降臨到自己身上。
李長樂憤怒的說道:“哪里來的船這么囂張,大白天的就敢明搶,看清楚是哪里的漁船了么?”
陳阿毛搖頭,“不清楚。不是我們這邊的船,也不是南岸的,五個男的看著都很年輕,說話的口音跟我們這邊的也不一樣!”
雖說他們這邊的土話,有時候相隔一個村都不一樣,但這邊的口音還是有相同點的。
那幾個人說話時的口音,他聽著覺得有點像隔壁省的。
“阿毛,口音還不簡單啊,可以學別的地方的口音。”阿昌接過去說道,“要我說,咱們也要防備一下是不是有的人,裝別的地方的口音干壞事?”
北岸跟南岸搶地盤的事,經過政府調停劃定海域后,雖說已經相安無事了大半年。
但那邊大船多,資源消耗的快,他們那邊的魚獲不行了,就來搶這邊也不是不可能。
但現在沒證據,誰也不敢說出來,畢竟兩岸人才安生了大半年。
萬一這事不是他們干的,再起糾葛對大家都沒好處。
陳阿毛點了點頭,“不管是哪里來的,以后出海得小心點了,十幾米長的鐵皮船,二話不說沖著船就撞,小木船遇到只有倒霉的。”
李長樂說道:“以后還是叫上幾條船一起出海,萬一遇到大家也有個照應。”
阿昌:“是啊,今天要不是遇到我們,賴家兄弟還不曉得會咋樣呢?”
幾人站那抽了支煙,討論了一下應對辦法。
陳阿毛又把今天捕撈到的皮皮蝦、馬鮫、墨魚、魷魚小管都賣給了李長樂,才開著漁船走了。
這些東西加一起也才一百多斤,李長樂和陳永威找了根木棒抬著往回走。
一路上遇到的村民,都在議論賴家兄弟被搶的事,都說以后去外海作業,還是約個伴一起,相互也有個照應。
兩人剛到院壩口,兩個兒子就迎了上來,“阿爸,你回來啦!”
李長樂伸手擼了兩人一把,“今天在學校表現咋樣?”
“老師還表揚我了。”
“小海的作業寫完了沒?”
“寫完了,小洋哥他們還在寫。”李小海說著朝屋里跑,“阿娘,阿爸回來了。”
周若楠聞聲從李母他們那屋走了出來,有些不安的看著他,“回來啦!賴家的事,你們聽說了么?”
“聽說了!”李長樂笑著安慰道,“別擔心,那些人只敢搶落單的漁船,我們兩條船在一起,四個壯勞力,他們不敢對我們下手。”
“嗯,我灶上還煮著東西,等會兒再跟你說。”周若楠急匆匆的朝屋里走去。
兩人把橡皮桶抬出來,葛昌發就來了,“阿樂,你們明天幾點出海,到時候我們一道走。”
“明天初八,我家新房那邊動土,就不出海了。”李長樂遞了一支香煙給他,“你也聽說賴家的事啦?”
葛昌發點了點頭,“我家的船就在他們后面到的碼頭,他們的船還是陳老大的船幫忙開回來的。
兄弟倆被打的鼻青臉腫的,賴老二的手都被打斷了一只,已經送醫院接骨去了。”
“天殺的,遭雷劈的,強盜綠殼,這種人早晚要遭報應的。”過來搬魚的李大嫂和李母大聲咒罵起來。
“唉!”葛昌發嘆了口氣,“指望老天,那也得老天睜眼才行。”
李長樂覺得也是,“靠老天報應,還不如自己小心防范。”
陳永威點頭,“是啊,他們都在說,約幾個說的來的一起出海,只要不落單,就算遇到劫船也有個照應。”
葛昌發:“我來問你出海的事,就是想跟你們一起,大家互相照應。”
李長樂也猜到了,“要不你們明天就在近海作業,后天我們一起出海?”
“我回去跟我哥說一聲,看他是怎么打算的?問好了來回你話。”葛昌發說著又道,“你們今天魚獲咋樣?”
“還行!”
“那我先走了。”
“明天來家喝酒。”
“好嘞!”
李長樂送了他幾步,回去幫著一起殺魚,拿起一條青占,扣除魚鰓,用刀在魚腹劃開一個口子,將內臟取出,用刀刮幾下,一條魚就殺好了。
“哥,阿富是不是對我們有啥意見?我看阿發好幾次想跟我們一起出海,結果一次都沒去成。”
李長樂搖了搖頭,“我跟他連話都沒說幾句,不曉得是不是我哥他們跟他有啥矛盾?”
“等會兒問問大哥、二哥,如果真的有矛盾的話,我們還是別一起出海的好。我阿奶說,船上最忌有心不齊的人一起。”
“阿奶說的沒錯,等大哥他們回來,我問問。”
等他們把魚殺完,幫著周若楠和李二嫂把桌子擺好,工地干活的人也回來了。
吃過飯,張得金就跟師兄弟一起騎車回去了,陳家祖孫和李家一家子,坐在院子里商量明天開工要做的事。
那排老房子已經修繕好了,李父還去大隊找陳會計買了幾扇舊門板,加上今天做的竹門,住人開火已經不成問題。
明天十幾個泥瓦匠就要全部上工,一天三頓飯得有人在那邊張羅。
初八宜動土、宜搬遷,跟李家眾人也相合,還是個百事不忌的好日子。
動土這天沒多大講究,李家人只需在漲潮時,準備豆腐、饅頭以及碗頭,祭拜過土地公,李長樂兄弟挖下第一鋤,其他的就領班工匠的事了。
漁家人對“漲潮”情有獨鐘,在他們的理念中,“漲潮”是興旺、發達的象征。
所以漁家不管造屋上梁,還是喬遷新居、新人婚宴等等,都會選在漲潮時舉行。
李長樂兄弟幾個先搬過去,李大嫂和李二嫂、陳阿奶負責張羅飯菜,糧食、蔬菜還有買肉,花費的錢物四家平攤。
商量好后,大伙兒又說起了賴家兄弟的事。
李父說道:“在南山的時候,老金跟我說,賴家出事大伙兒都曉得了,他們明天跟移民村的兩戶一起結隊出海。
你們兄弟一起出去要互相照應,別離得太遠,發現苗頭不對,能走就走,不能走,就得一心對外。”
李母聽后一臉不贊同的看著他,“看你說的,大海無邊無際的,哪有那么容易遇上?”
李父瞪了她一眼,“人無遠慮、必有近憂,不管遇得到還是遇不到,也得事先有個準備,遇事的時候心里才有主張。”
李長樂見老娘也瞪眼,忙安撫幾人,“阿娘,阿爸只是說萬一,沒那么多顧忌的。”
陳阿奶也勸道:“是啊,阿花嫂,只要家里有船跑外海的,都在商量這事,阿樂他們心里也有數的。”
李母嘆氣道:“我曉得阿堂說的對,就是心里擔心。”
李長樂:“阿娘,你放寬心,今天的事,我跟陳老大打聽清楚了,鐵皮船上就五個人,
他們也是挑落單的賴家兄弟下手。我們四個都是壯勞力,就算遇到也不是好欺負的。”
李二哥接過去說道:“阿樂說的對,他們只敢挑落單的船下手,我們兩條船天天都在一起,就算遇到他們也不敢動手。”
陳永威:“對,我哥干架最厲害,我力氣大一個能對付兩三個。”
李大哥:“船上有幾根青杠棒,以后把家里那把魚叉也帶上。”
李二嫂匪氣十足,“柴刀也帶上。我哥他們每次出海都是帶著的,前年跟南岸的鐵皮船搶地盤,
我大哥、二哥提起明晃晃的柴刀,一刀過去就有幾個見血,都把他們打跑了。”
他們的柴刀不是那種短柄的砍刀,而是那種長柄的彎刀,專門用來砍樹干上面的樹叉那種。
李父:“等會兒我把刀柄加固一下,把刀磨亮一點,搶匪見了總會顧忌兩分。”
“家伙肯定要帶的。”陳阿奶不放心的叮囑,“我覺得剛才阿堂說的很有道理,以后你們兄弟幾個出海,兩艘船最好別隔遠了,萬一有事才趕得及。”
陳永威忙道:“阿奶你放心,我們就是這樣打算的。”
(本章完)
請:m.llskw.org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