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復(fù)山河 第十四章、登聞鼓
“新任五城兵馬司千戶李牧,拜見指揮使大人!”
待眾人離去,李牧按規(guī)矩遞上了兵部任命文書。
“嗯,我知道你。
鎮(zhèn)遠侯上次和我說過,他的遠房侄子要過來擔(dān)任千戶。
昨天我去拜見太后的時候,福王殿下還提到了你,意思是讓我照顧一下。
別說我不近人情,北城、南城和中城的千戶所,你自己選一個。”
舞陽侯鄭瑞濤的話說完,李牧陷入了沉思中。
五城兵馬司名義上監(jiān)管全城,實際上中央皇城根本輪不到他們插手,哪怕外圍巡邏的活兒都被錦衣衛(wèi)給搶了去。
理論上地位最高的中城的千戶所,管不了內(nèi)城,只能去負責(zé)城外近郊。
管轄范圍大大增加,看似權(quán)勢增加,實際上卻是一個折磨人的苦差事。
剩下的四城千戶所地位看似持平,不過京師素來是南賤北貧東富西貴。
最容易出成績的,自然是西城千戶所。
轄區(qū)內(nèi)集中了京師九成以上的權(quán)貴,天天和這些權(quán)貴做鄰居,機會自然比其他地區(qū)多。
其次是東城,那邊富商云集,背后和朝中權(quán)貴有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
能不能獲得提拔不知道,反正每一任千戶都賺的盆滿缽滿。
這樣的好位置,盯上的人自然多。即便是出了缺,也會立即被人補上。
剩下的南城和北城,一個三教九流云集局勢復(fù)雜,一個貧民窟。
“請大人指教!”
李牧恭敬的行了一禮,把問題拋了回去。
留給他選的三個千戶所都很一般,無論去哪邊都差不多。
“墨跡什么,反正都差不多,真正的好位置早被別人給占了。
若是不甘心,就去和他們搶。”
說話間,舞陽侯還特意伸手一指。
赤裸裸的挑撥離間,李牧暗自叫苦。
官場斗爭講究斗而不破,私底下隨便怎么你死我活,明面上卻很少撕破臉皮。
五城兵馬司的內(nèi)斗近乎擺在明面上,雙方的矛盾已經(jīng)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。
勛貴內(nèi)部的鄙視鏈只是誘因,根源還是源于利益。
油水最豐厚的位置,都被幾個副手的小弟霸占著,任誰是老大心里都會不舒服。
不甘心大權(quán)旁落的舞陽侯,自然采取了行動。
可惜棋差一著,不僅奪權(quán)失敗,反而捅出了不小的簍子。
五城兵馬司官員出缺,就是上次斗爭導(dǎo)致的。
參與爭斗的各方損失都不小,迫于形勢不得不達成妥協(xié),才有了現(xiàn)在的獨特風(fēng)景線。
“指揮使大人,我選南城千戶所。”
李牧果斷的做出了決定。
東城和西城就不惦記了,太后親弟弟都搞不定的事情,他可不認為自己能夠虎口奪食。
看得出來,舞陽侯并不是很待見他。外戚勛貴和開國勛貴從來都不是一路人,能讓他自己選估摸著還是福王的面子。
不過也僅限于此,想要獲得更多的優(yōu)待,除非站隊過去。
毫無疑問,這是不可能的。
開國勛貴集團可比外戚集團有前途的多。外戚再怎么風(fēng)光,也就一兩朝的事情,然后就會迅速沒落下去。
太祖皇帝早早定下祖制:皇后、妃嬪必須從民間選取良家女子。
這一措施,導(dǎo)致外戚的身份普遍不高。
就連靠裙帶關(guān)系獲得的爵位,也不是世襲罔替。想要繼承爵位,必須獲得皇帝的特批。
以至于大虞朝的外戚,前面折騰的有多兇,后面衰落的速度就有多快。
“選好了,那就去赴任吧!
本官有要事在身,不便和你同去。衙門中的官員,你看誰有空,就讓他陪你走一遭。”
舞陽侯的隨意,讓李牧無力吐槽。
確定過眼神,這貨純粹就是想偷懶。知道拉攏不了他,索性就懶得費功夫。
……
皇宮中,看著堆積如山的彈劾奏折,天元帝就犯愁。
若是上面的內(nèi)容屬實,朝堂上一半的官員需要人頭落地,另外一半的官員喜提流放。
一路從下面爬上來,沒點兒違規(guī)操作是不可能的。
若是較真,朝堂上就沒人了。
雖說大虞不缺想當官的人,但想當官和能當好官完全是兩個概念。
換一批不熟悉業(yè)務(wù)的人上來,大概率只會讓事情更糟糕。
“全部留中不發(fā)!”
處理不了,那就假裝看不見。
類似的場面見得多了,天元帝的內(nèi)心早就鍛煉出來。
彈劾是你們的自由,處不處理全看朕的心情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
宮門外的登聞鼓突然響起,整個紫禁城都震動起來,天元帝的臉色瞬間陰沉起來。
設(shè)立登聞鼓的初衷是:百姓有重大冤屈無處申訴,可以敲響登聞鼓,請皇帝親自審理。
實踐操作后,太祖皇帝很快就發(fā)現(xiàn),這完全不具備可行性。
天下冤案多得去了,若是放開限制,估摸著登聞鼓每天都要響個不停。
皇帝什么事都不干,天天就去審案子,也忙不過來。
為了避免尷尬的一幕發(fā)生,大虞朝對敲擊登聞鼓做了嚴格限制。
不光敲擊者要遭受嚴厲處罰,還對案情進行了規(guī)定。
必須是重大虛假冤案,且經(jīng)歷了多級衙門申訴無效,才允許敲響鼓鳴冤。
要推翻下級衙門的審判結(jié)果,屬于以民告官,按律先杖三十。
一路申訴上來,也是一路挨打上來,純粹是用命在伸冤。
有能力制造冤案的人,絕對不會是普通人,他們可不會放任受害者去申訴。
九成九的伸冤人,都倒在了伸冤的路上。
一旦敲響登聞鼓,皇帝親自介入,那么一切都變了。
不光冤案會被翻過來,涉事其中的各級官員,也會跟著倒霉。
自大虞建立以來,每次登聞鼓響起,都會在朝野引發(fā)軒然大波。
“快去看看,誰在外面擊鼓!
安排人看好擊鼓者,萬萬不可讓其發(fā)生意外。
立即傳召諸位閣老覲見!”
甭管心里有多不爽,天元帝還是果斷下達圣旨。
這種事情,是需要寫入史書的。
一個處理不好,生前身后名都要跟著受影響。
……
天子腳下,消息總是傳的很快。
登聞鼓,這種天生帶著流量話題的玩意兒響了,整個京師都沸騰起來。
各種傳聞猜測,那是滿天飛。
剛剛上任第一天的李牧,什么事都沒來得及干,就先吃了一肚子的瓜。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