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金屋中文-免費小說,文字版,txt下載

 
  黃金屋首頁| 總點擊排行| 周點擊排行| 月點擊排行 |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| 收藏黃金屋| 設為首頁
 
黃金屋中文,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,黃金書屋
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·奇幻 武俠·仙俠 都市·言情 歷史·軍事 游戲·競技 科幻·靈異 全本·全部 移動版 書架  
  文章查詢:         熱門關鍵字: 道君 大王饒命  神話紀元  飛劍問道  重生似水青春  
黃金屋中文 >> 紅樓之扶搖河山  >>  目錄 >> 第六百四十六章 皇榜隱仇隙

第六百四十六章 皇榜隱仇隙

作者:滄海不笑  分類: 歷史 | 架空歷史 | 滄海不笑 | 紅樓之扶搖河山 | 更多標簽...
 
請記住本站域名: 黃金屋

紅樓之扶搖河山 第六百四十六章 皇榜隱仇隙

神京,推事院官衙,周君興官廨。

周君興聽鄭英權提到周嚴,心中猛然一跳。

當日他的族侄周嚴入京趕考,因為貪慕他的權勢,幾次上門拜會,原先周君興并不當回事。

但是一次無意間談話,周嚴說起拜謁春闈待選官員之事,那時周君興正翻查藍皮冊子失利。

他聽了周嚴之言,心中便動了心思,將這族侄當做考生中的耳目,并加以籠絡,不僅將他接入別苑居住,還讓兒子周子安予以關照。

周子安與周嚴幾次飲酒,聽周嚴酒后曾說起吳梁、林兆和之事,他便隨口父親,當時不過是無心之舉。

周君興父子都沒想到,隨著事情離奇發展,周嚴最終居然發揮大用……

周君興最終設下圈套,用美酒女色讓周嚴落入彀中,又給吳梁設下圈套,并決定用周嚴舉告訴狀,引動會試舞弊大案。

沒想到臨到早朝之時,都察院御史孫守正卻早他一步,當庭彈劾揭開舞弊大案。

這也使得周君興處于更有利形勢,免去他冒險將周嚴推到人前,給自己帶來牽聯和隱患。

在孫守正的彈劾奏本之前,周嚴的訴狀顯得微不足道,即便沒有的周嚴的舉告,吳梁也難逃牢獄。

所以,舞弊大案日漸囂然,很多人都忽視了周嚴的存在。

等到后來七十三名舉子聯名舉告科舉之事,泥沙俱下之狀態,周嚴就更加不被人關注。

而這種態勢,也正中周君興下懷,能讓他和舞弊案的牽連風險,最大限度的化于無形。

但是吳梁自盡,使得林兆和得以脫罪,大理寺正楊宏斌縝密老道,注意到林兆和連累入獄,源于舉子周嚴的舉告訴狀。

周君興心中暗自生出警惕……

鄭英權繼續說道:“楊宏斌調用周嚴的述狀,仔細閱讀推敲,并以整理案情為由,詢問下官當日舉告之事。

好在周嚴在述狀之中,只是因林兆和與吳梁關系緊密,懷疑林兆和涉嫌舞弊,并不是實證舉告,所以周嚴的述狀并沒留下把柄。

楊宏斌曾想提審周嚴,屬下估計他似乎有所察覺,但并無實據,所以想尋找其中破綻。

但因林兆和無罪開釋,徐亮雄認供畫押,此案已可結案,楊宏斌多半心有顧忌,所以此事被暫時擱置。

不過,大人一向得圣上器重,前番神京數次大案,圣上都倚重大人偵緝辦理,此舉對三法司職權有所逾越。

大理寺對我們推事院可沒有好感,屬下擔心科舉舞弊案了結后,大理寺會不會追溯源頭,舊事重提。

借周嚴之事,尋我們推事院的錯處,以此削弱大人的圣眷,大人不可不防。”

周君興神色陰沉,說道:“英權所言有理,朝廷各官衙之間,一向都是此消彼長,我們風光,自然要有人倒霉。

但是周嚴舉告訴狀,并無什么錯漏,吳梁、徐亮雄都罪名已定,足以說明訴狀上皆非妄言。

況且,前方落地舉子大舉離京,引動城內風潮,周嚴也已離京返鄉,楊宏斌想生事,也已不得便利……”

鄭英權一聽此話,心中有些詫異,按周君興的說法,周嚴幾日前就已離開神京。

如今舞弊大案雖已大致落定,但畢竟還未審結昭告。

按照司刑常理,周嚴作為本案相關之人,案情未完結之前,不得離開神京,便于隨時傳訊。

但隨舞弊案中途激變,吳梁身亡,徐亮雄認罪,都察院孫守正為首功,周嚴已不算要緊證人,無人監察動向,也在情理之中。

但大人既然知曉他離京,為何沒有阻攔,而是任他走脫……

當初事發早朝的前一日,周君興便交代正英權,布置緝拿吳梁一事,也恰恰在那日上午,周嚴入推事院舉告。

鄭英權在推事院這等陰森官衙多年,他可不會相信什么無巧不成書。

但是他能在推事院立足多年,安然無事,還能被周君興視為心腹。

就是因為他進度有據,不該知道的事情,他從不去過問,更不會有意刺探,這是他的自保之道。

而且眼下舞弊大案已落帷幕,有些私隱更沒有知道的必要,否則牽連過深,反受其害。

至于周嚴是否真的已離開神京,楊宏斌是否會緊抓此事不放,都跟他鄭英權沒什么關系,更不會輕易去招惹牽扯……

神京,大理寺官衙。

守門的兩位差役,看到大理寺正楊宏斌走出衙門,連忙躬身行禮。

楊宏斌身后跟著兩個抬著滑竿的仆從,上面坐著刑傷未愈的林兆和。

自從吳梁自盡身亡,大理寺卿韋觀繇入宮急報,賈琮見機出言開脫,身陷囹圄的林兆和,終于等到了轉機。

回想圣上對林兆和異常關注,又鑒于林兆和會榜第三的名望,事后韋觀繇和楊宏斌推測根由,圣上必定點了此人入一甲。

否則林兆和牽扯舞弊大案,圣上不會如此驚詫惱怒。

而韋觀繇轉述當日賈琮殿上之言,楊宏斌也覺得極其中肯有理。

兩位大理寺主辦此案的官員,都是智慧明達之人,當今圣上的這種反應,足夠他們在此事上達成共識,該怎么處理已很明晰。

韋觀繇為了力求穩妥,又親自對林兆和做了幾次盤問,筆錄畫押之后,又讓楊宏斌帶人搜查林兆和住處,以確定無虞。

今日一早,韋觀繇親自簽署公文,將林兆和無罪開釋,并通知家屬來接回。

楊宏斌做了大理寺正,親自將林兆和送出官衙,可算對其足夠禮遇。

楊宏斌之所以會這樣做,不僅是他曾得賈琮之托。

更是他參與案情審理,目睹林兆和酷刑下寧死不屈,吳梁不愿污證自盡而亡,心中自有一番是非忠奸,需要予以明示。

當林兆和的滑竿在楊宏斌陪同下,走出官衙的那一刻,已引起不少路人關注。

楊宏斌親自送林兆和開釋,也是以大理寺官衙之名,向世人彰顯林兆和清白,自然也為以向當今圣上有所展示和交代……

其中更要緊一樁原因,林兆和已不單是一名涉嫌貢士,更是大理寺和推事院角力的重要砝碼。

推事院構陷林兆和會試舞弊,主犯吳梁不堪逼供自盡,兩相比較之下,大理寺明察秋毫,抽絲剝繭,為林兆和洗脫冤屈。

天下士民,朝廷百官,眾目睽睽,誰忠誰奸,誰為司法正溯,誰為酷吏濁流,才可昭然若揭!

當林兆和的滑竿被抬出大理寺衙門的一刻,他蒼白而沉靜的臉上,明顯浮出如釋重負的神情。

對身邊的楊宏斌抱拳說道:“自兆和囹圄之時,多虧大人明察秋毫,從中斡旋,不然我已死在酷刑之下,也等不到今日。”

楊宏斌微微一笑,說道:“本官只是盡職盡責罷了,當初吳梁自盡,寺卿大人察覺案情蹊蹺,入宮奏請圣意,為你周旋。

正巧遇上威遠伯入宮面君,威遠伯與你有同年之誼,列榜之榮,當殿向圣上剖析疑點,為你開脫。

圣上和寺卿大人皆深以為然,眾因交合,你的案子才有了轉機。”

林兆和神情凝重,說道:“兆和何德何能,竟得到三位大人眷顧,死里逃生,洗清冤情,大恩大德,永銘在心!”

轉而說道:“大人,兆和有一事相求,如今吳梁已亡,人死罪消。

我想給他起一場法事,妥善照顧棺木,等到今冬之時,將他靈柩送回故里,入土為安,以盡同窗之情。”

楊宏斌嘆道:“吳梁雖然行止失矩,取巧功名,闖下大禍,但他不愿誣證,自盡而亡,心有善念,胸藏血勇,很是可敬。

他的棺木停放在城東義莊,我會稟告寺卿大人,出具公文,讓你來處置他的遺骸。”

林兆和神情激蕩,抱拳說道:“多謝大人成全。”

楊宏斌又說道:“會試舞弊案即將落地,朝廷很快會重開殿試皇榜。

此案涉及舞弊的九名貢士,證供確鑿,按律要革除功名,永不入仕,令人唏噓……

你已洗清冤情,榜上功名卻少不了你,也算不幸之中大幸。”

林兆和微微苦笑,說道:“兆和名聲已被推事院所污,即便取得功名,也難有作為了。”

楊宏斌聽了心中嘆息,因為林兆和的話沒錯,雖然林兆和在三法司洗清嫌疑。

但被推事院和大理寺關押,并受過嚴刑審訊的貢士,在世人眼里已如同泥沙俱下,難分清渾。

那些落地舉子的嫉妒之心,又會因此散播什么話語,正所謂人言可畏。

入仕之人,最要緊的就是清名令譽,旁人不會管你到底是否清白,他們只在乎你是否名聲有污。

楊宏斌說道:“人生在世,跌宕波折,總是難免,林解元也不可氣餒。

你那位同年威遠伯,當年不過賈家求存艱難的庶子,如今不也名動天下,成為賈家兩府之主。

世上勝負成敗,在天亦在人。”

林兆和聽了此言,口中喃喃自語:“在天亦在人……”

此時,有差役來向楊宏斌傳話,寺卿大人有要事相商。

楊宏斌想到舞弊案人犯證供齊備,大理寺卿韋觀繇即將入宮奏報,想來是入宮之前,要與自己磋商細節之處。

楊宏斌和林兆和告辭,便急匆匆返回官衙。

林兆和的滑竿被抬下大理寺衙門口石階,他回頭看了眼楊宏斌離去的背影,眼神中若有所思……

大周宮城,乾陽殿。

大理寺卿韋觀繇躬身侍立,御案之后的嘉昭帝,正在仔細瀏覽大理寺文牘。

這些案牘涉及人員,既包括會試舞弊案主犯、從犯,也包括貪污入罪、問詢返歸等一眾春闈官員。

案牘內容為人犯供述畫押、大理寺審定論斷,三法司刑律量刑尺度,吏部對違矩官員處置意見等。

嘉昭帝看到徐亮雄的供狀文牘,臉色冷硬陰沉,問道:“徐亮雄的量刑,依據為何?”

韋觀繇聽了嘉昭帝的問話,心中猛然一跳,此案所有供狀判定,最難的就是徐亮雄的處置之法。

韋觀繇數次入宮覲見,向嘉昭帝稟奏案情,就是為傾聽皇帝圣意,把握裁定尺度。

此次舞弊大案,取巧舞弊的額舉子,可以嚴懲不貸,貪污敗興的官員,可以絕不姑息。

這些舉措能夠導正士風、澄清吏治,都可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和說辭。

唯獨徐亮雄身為本屆會試主考官,身份特殊,事關大周科舉體面,頗有商榷之處。

舞弊案因主犯吳梁自盡,已陷入十分尷尬之境,朝廷百官,士人庶民,疑慮叢生,議論紛紛。

如果徐亮雄坐實為蓄意舞弊,天下士民心中,大周科舉敗壞如此,朝廷威信顏面將蕩然無存。

一向勤政治國頗有自矜的嘉昭帝,絕對無法容忍這等狼狽境況。

而大理寺最終取證審定,徐亮雄所犯為失職泄題之過,并不是蓄意舞弊之罪。

兩者雖都是科舉論罪,但其中罪責輕重,相差甚遠。

只有判定徐亮雄雖為科舉瀆職,卻為無心之過,才能給朝廷科舉清正,保住最后一絲體面。

將科舉舞弊案盡快塵埃落地,重拿輕放,讓人快些遺忘,穩定朝局民心,才是嘉昭帝想要的結果。

韋觀繇依照皇帝圣意,私下和吏部、刑部等主官商議推敲,入宮奏報之前,又和熟悉案情的楊宏斌推敲細節。

最終定下徐亮雄處置方案,撤職貶官,遠遷云貴為七品縣令。

徐亮雄畢竟不是普通官員,而是正三品高官,這等處置對他已無異滅頂之災。

官場之人,誰也不敢保證,來日自己也會仕途跌宕,落魄難堪。

所以,官員只要不是滔天死罪,三法司處置之法,多少都會留些余地,于人于己留些后路體面。

按照韋觀繇的觀感,處置已足夠嚴厲……

但是嘉昭帝會有此問,說明皇帝覺得這還不夠!

韋觀繇回道:“啟稟圣上,此判定之法,印證徐亮雄怠職泄題,而非蓄意舞弊。

保其官身,即為保留科舉清名,為天下士人留科舉向慕之心。”

嘉昭帝神情沉郁,說道:“韋卿判案主旨沒錯,徐亮雄瀆職泄題,擾亂科舉掄才,其罪難赦,他不配為官。

朕不取他性命,已經是格外開恩,即便是七品縣令,也是朝廷公器,不授妄為之人。

朕意已決,貶徐亮雄為戶部八品照磨,即日致仕,三日內逐出神京,永不啟用。

涉案舞弊的九名貢士,交禮部革除功名,杖刑五十,永不入仕。

其余涉案春闈官員,依三法司刑罰與吏部官員考績,依律處置,不可姑息……”

韋觀繇聽了嘉昭帝口諭,心中不由凜然生寒。

皇帝對于舞弊貢士和違規官員,處置之法都在意料之中。

但對于徐亮雄的處置,實在是森嚴到極點。

按照大理寺處置之法,徐亮雄被云貴偏遠之地,為七品縣令,雖保住官身,實際已毀了此人。

圣上對此次科舉舞弊,深惡痛絕,只要圣上在世一日,他都不可能得以啟用。

圣上不過四十出頭,或有二十年君臨之榮,徐亮雄在云貴這等莽荒之地,只怕熬過十年都是問題。

可是即便如此,圣上還認為對其論判太輕。

正三品降至七品尚不可,須降為八品低位,而且不是外任,而是降為本衙八品照磨。

八品照磨是戶部照磨司管理文牘的小官,與其稱之為官,其實和小吏并無區別。

堂堂正三品左侍郎,一夜之間淪為本衙文書小吏,如何面對同僚和世人。

其中懲戒羞辱之重,對于一個為官者來說,還不如判斬立決來得痛快。

但是圣心懲戒還不僅如此,徐亮雄即便降為八品照磨,也沒有繼續為官的機會。

而是即日致仕,三日內逐出神京……

而且對徐亮雄的口諭之中,還有永不啟用四個字,就是說即便是新君繼位,徐亮雄也永不翻身。

韋觀繇也身為正三品高官,設身處地,如淪落這等境況,該當如何,他不敢往下想,只覺背心一陣陣冰涼。

嘉昭帝看了一眼韋觀繇,幽幽說道:“徐亮雄也曾是科場驕子,才華橫溢,躋身部衙高官,才略不俗。

不是朕心狠,而是不敢輕忽對待,科舉不靖,社稷不穩,不管是官員還是舉子,朕要警示后來者,逾越雷池,萬劫不復!”

韋觀繇神情凝重,躬身回道:“臣謹遵圣諭。”

嘉昭帝命郭霖傳召翰林侍詔,按方才口諭擬定中旨,傳諭內外,以儆效尤。

又就刑判文牘細節,做了些許交代,韋觀繇領旨拜辭之后,出宮處置科舉舞弊案后續之事。

等到韋觀繇離宮之后,嘉昭帝命郭霖取來殿試皇榜謄錄,這份皇榜自舞弊案爆出后,已由禮部封存多日。

嘉昭帝的目光看向一甲之列,目光有些復雜。

他思索片刻,說道:“郭霖,傳朕口諭,科舉舞弊案已落定,春闈皇榜需重啟昭告。

命內閣大學士王士倫、吏部尚書陳默、禮部尚書郭佑昌,即刻入宮覲見,商議殿試三甲點選之事……”


請記住本站域名: 黃金屋
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    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    回車鍵:返回書頁
上一章  |  紅樓之扶搖河山目錄  |  下一章
紅樓之扶搖河山 手機網頁版
瀏覽記錄

字母索引: A |  B |  C |  D |  E |  F |  G |  H |  J |  K |  L |  M |  N |  P |  Q |  R |  S |  T |  W |  X |  Y |  Z


頁面執行時間: 0.0414285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辽宁省| 营山县| 枣庄市| 石景山区| 安阳县| 长顺县| 康乐县| 荃湾区| 东至县| 赤壁市| 庆阳市| 丹东市| 辉南县| 内乡县| 日照市| 南靖县| 恩施市| 永丰县| 河津市| 大关县| 石屏县| 朝阳区| 和平区| 岳阳县| 深州市| 翁源县| 崇明县| 安丘市| 台中县| 西华县| 尚志市| 曲水县| 正镶白旗| 普宁市| 双城市| 嘉黎县| 文昌市| 娱乐| 扎兰屯市| 津市市| 鲁甸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