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三國:我的計謀模擬器 第818章 何人稱王,又何人稱帝
李基不知劉備到底是真不知,還是假不知。
可對于李基而言,有些話卻不太合適直接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,略加思索后,朝著站在一側(cè)的徐庶打了個眼色。
徐庶見狀,為之一怔,遲遲沒做出什么反應(yīng)。
就在李基以為徐庶不明其意,準(zhǔn)備硬著頭皮再引導(dǎo)一下之時,徐庶上前一步,開口道。
“主公所言極是,那呂布乃弒君漢賊,由其所立新君豈能得世人承認?因此,唯有由一德高望重漢室宗親登臨帝位,方可服眾?!?p/>
劉備也是一怔,愣神了好幾息,神色隱隱有所變動,然后點了點頭,說道。
“元直此言……倒是在理,既然如此,備這就修書一封送往幽州劉伯安,劉伯安賢德之名滿大漢,又曾任宗正州牧,德才兼?zhèn)洌擞善涞桥R大寶?!?p/>
“不妥!”
李基出言勸阻道。
“劉伯安之德才自是上上之選,但終究是年老體衰,精力不足,常常修書提及欲辭去州牧之位,怕是不愿擔(dān)此重任?!?p/>
劉備思索了一下,再提。“若是如此,不如請益州劉季玉為帝如何?季玉乃漢景帝之后,魯恭王后裔,根正苗紅,溫良恭儉?!?p/>
李基再度搖頭,道。
“亦是不妥。劉季玉確實品性溫厚,然,其卻與兄弟相爭益州,迄今都仍在相互攻伐?!?p/>
“若是尊劉季玉為帝,怕會引來非議?!?p/>
“那……瑯琊王劉容,如何?”
“還是不妥……”
“舉賢不避親,子坤覺得吾之侄兒劉琦如何?”
“體弱而多病,懦弱而少斷……”
劉備一連列舉了十余位在大漢名聲在外的漢室宗親,但卻是一一被李基反駁。
“這也不可,那也不行,難不成就得任由曹操呂布這等漢賊橫行,而天子之位空懸不可?”劉備佯做發(fā)怒地質(zhì)問著。
對此,李基滿臉沉默,躬身拱手似是慚愧萬分。
徐庶則是趁機進言開口道。“主公列舉天下宗親,為何獨獨遺漏了一人?”
“何人?”劉備問道。
徐庶拱手示意道。“正是中山靖王之后,孝景帝玄孫,先帝皇叔劉玄德也。”
劉備臉色微驚,佯做動怒地開口道。
“元直休得胡言亂語,備一心只為匡扶漢室,復(fù)興大漢,又非圖謀帝位的漢賊,怎可稱帝?”
說罷,劉備拂袖而去,完全不給他人說話機會。
這讓徐庶臉上不禁多了幾分惶恐,還以為當(dāng)真是惹怒了劉備,轉(zhuǎn)而朝著李基看了過去,卻發(fā)現(xiàn)李基臉上浮現(xiàn)著淡淡的喜意。
有時候反對不堅決,就是堅決不反對。
劉備滿是配合地從頭列舉了一遍當(dāng)世名聲在外的漢室宗親,無疑是已明了李基的意思,更是暗中地向李基進行了表態(tài)。
這讓李基心中忍不住生出幾分欣喜。
換做了此前未被李基徹底激起稱帝之心的劉備,怕是當(dāng)真是有心地推舉他人為帝。
可如今,面對著呂賊、曹賊的行徑,劉備也已經(jīng)生出了當(dāng)仁不讓的念頭。
“元直,季常,我等先退下,且讓主公靜靜。”
李基道了一句,便領(lǐng)著徐庶等人暫時離開了。
而后,也就在曹操稱王之事在大漢范圍內(nèi)越演越烈的同時。
在李基的安排下,劉備廣發(fā)信函于諸多漢室宗親,痛斥曹操呂布的作為,言明大漢傾覆已在旦夕之間,邀一眾宗親齊心協(xié)力討伐呂賊、曹賊。
與此同時,在錦衣司與糜氏商會的合力推動下。
民間也開始迅速流傳起:關(guān)于天子之位空懸而使大漢名存實亡,當(dāng)速速選出一德才兼?zhèn)渲疂h室宗親繼承大統(tǒng),以平定亂世光復(fù)大漢的種種言論。
而隨著度過這人心鬧得沸沸揚揚的冬季,頂著無數(shù)非議輿論的曹操,依然堅持選定在開春后的良辰吉日正式稱王。
魏王!
且曹操所進的并非是大漢的異姓王,所復(fù)的乃是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魏國之名,裂土而立國。
幾乎就在曹操堅持稱王的同時,劉備不斷在青徐邊境屯兵,擺出了進攻的姿態(tài),表明著對于曹操此舉的反對。
可還不等世人覺得青徐戰(zhàn)事將再度爆發(fā),呂布也似是恍然大悟,同樣也對外宣稱準(zhǔn)備進位為王,且承認了弒君之事。
呂布更是將此美化不忍見因天子昏庸無能而致亂世降臨,故而效仿春秋大義而刺之。
這拙劣的借口,讓包括劉備在內(nèi)的無數(shù)人對于呂布更是口誅筆伐不斷。
不過曹操與呂布這接連的稱王舉止,無疑是讓天下萬民驟然意識到了大漢已是名存實亡。
無數(shù)仍然心向大漢的漢室宗親也被逼得急眼,也意識到了那民間流傳之言不得不重視。
漢天子之位繼續(xù)空懸,無人高舉大漢的旗幟,大漢可就真的要實質(zhì)性地亡了。
一時間,或是劉備積攢多年的仁德威名,又或是民心所向,亦或者是李基從中不斷的暗中引導(dǎo)。
以著劉虞為首的無數(shù)勸進文書如雪花般沖到了壽春,請劉備于壽春繼承大統(tǒng),以定天下人心。
其中,如瑯琊王劉容等就在豫徐荊揚四州之地的漢室宗親,更是無數(shù)人親至了壽春,意欲推舉劉備登基為帝。
縱觀當(dāng)世漢室宗親,有資格繼承大統(tǒng)的選擇本就不多。
也正如李基此前所言的,劉虞名望德行俱足,但終究已是年邁;劉璋已大體掌控了益州,但卻是落下了個兄弟鬩墻的惡名。
唯有劉備,無疑是不二人選。
可面對著無數(shù)漢室宗親的推舉以及洶涌民意,劉備卻還是堅稱德行不足,甚至將大量前來請進的漢室宗親拒之門外。
一時間,劉備做出一味堅決推辭的舉止之余,連連也往著豫州方向增兵,擺出威脅呂布的姿態(tài),意在阻止呂布稱王。
而也就在這紛紛擾擾中,眼見呂布也堅持在六月稱王。
不惜從幽州遠赴重洋親自趕到了壽春的劉虞,終于叩開了劉備的府門,帶著聚集在壽春的漢室宗親鄭重地推舉劉備登基稱帝。
可縱使如此,劉備依然推辭不斷,讓不少漢室宗親臉色黯然,劉虞更是老淚縱橫地開口道。
“國不可一日無君,今距呂布當(dāng)街弒君已有一年功夫,大漢崩潰在即。”
“玄德若繼續(xù)推辭,又有何人還能擔(dān)此重任?難不成玄德當(dāng)真忍心見那漢賊自立,而大漢衰頹?”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