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貞觀天子 第二十八章 盛世繁華(二)
立政殿。
這座宮殿從大唐創(chuàng)立,到現(xiàn)在也沒什么變化,還是那樣的老舊古樸。皇帝從來沒找過人翻修,只是讓工匠修繕。隨著時間推移,太極宮的主人威嚴越來越深重,這座古樸到有點破損的宮殿,不僅沒給人廉價跌份的感覺,反而越發(fā)的神圣不可直視。
這一日,太子李承昭帶著數(shù)名兄弟來到殿前等待皇帝召見。到場的皇子,都是已經(jīng)封王開府的皇子。分別是皇長子安王李承靜,皇次子宜王李承焱,皇三子慶王李承烈,皇五子濟王李承旌,皇六子萊王李承郢。以及,尚未年滿十五,但卻因為親兄長是太子的緣故,冊封隴王的皇七子李承烜。
隨著李智云后宮妃嬪越來越多,他的兒子也是越來越多,還有幾個剛出生的女兒。具體有多少兒子,說句大實話,李智云也記不大清楚,只是大概知道有二十多個兒子。因為朝政的緣故,李智云哪能照顧這么多兒子,他印象比較深刻的,都是最早出生的那一批兒子。
倒是女兒們,他記得比較清楚。
自冊立太子之后,李智云把他的父愛,大部分全都傾注在太子身上。其他的兒子們,他也只能有時間詢問一二。不是他偏心,而是現(xiàn)實就是如此。他只是一個人,不可能分身去照顧那么多兒子的。
自從皇帝摒棄給皇子們冊封戰(zhàn)國時期大國王號的習慣之后,大臣們實際上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比較偏愛哪個兒子。只能根據(jù)各位皇子的王號,進行不切實際的推測。
比如宜王和慶王,都屬于關(guān)內(nèi)道的州名,又比如隴王,也是關(guān)內(nèi)道的州名。據(jù)此,大臣們猜測,能以關(guān)內(nèi)道州名為王號的皇子,肯定是比較得寵的。
說實話,這種猜測毫無根據(jù),毫無營養(yǎng)價值。還有人覺得應(yīng)該以哪個州更富庶來決定哪個皇子更得皇帝偏愛。可是猜來猜去有個屁用啊,太子已經(jīng)冊立,猜測這些能有什么用。
至于壞心的一點大臣,不乏惡意的揣測,將來皇帝肯定要扶持幾個皇子來和太子打擂臺,重拾高祖皇帝的平衡把戲。說不定,到時候又會出現(xiàn)‘秦王’‘晉王’一類的大王。
不過,這些都是無端的猜測,沒有什么實際意義,只能算是茶余飯后閑談。
“哈~”李承郢打著哈欠,顯得萎靡不振。他站在宜王和慶王身邊,顯得格格不入。因為他身材偏瘦,面色白皙紅潤,樣貌十分的‘秀美’,有長安第一美男子的稱號。同他的兩個哥哥比起來,簡直就是一個書生站在兩個壯漢身邊,非常的不和諧。
實際上,宜王和慶王也非常看不慣李承郢的生活做派。
“六郎,昨日父皇就已經(jīng)提前打招呼,讓吾等兄弟今日入宮商議要事。你如今精神不振,不會是剛從平康坊趕來吧。”宜王李承焱蹙眉教訓。
李承郢自小熟讀詩書,對兵法策論一竅不通毫無天賦,但是對詩詞歌賦卻極有天分,曾被皇帝夸贊為‘李家文墨兒’。此外,他不僅會做詩詞歌賦,而且還精通書法繪畫,在當今文壇中也是小有名氣。
不過,文人墨客嘛,私生活就不是很撿點了,李承郢常年混跡在長安各個歌舞坊,風花雪月自是不必多提,主要是飲酒毫無節(jié)制。皇帝已經(jīng)不止一次敲打過這個兒子,但是李承郢已經(jīng)養(yǎng)成習慣,現(xiàn)在又被冊封為王出宮開府,那就更無法去管著他。現(xiàn)在朝堂上提起萊王李承郢大名的,除卻御史還是御史。因為御史閑著沒事干就彈劾萊王常年混跡歌舞坊,有損天家顏面。
李承郢在臉皮厚這方面完全繼承他老子,根本不在意御史彈劾他那些事情,照樣我行我素。
聽見宜王的話,李承郢翻翻白眼,“小弟手無縛雞之力,根本不想商議什么大事,有這時間,還不如多寫幾篇,賺點酒水錢。”
嗯,他現(xiàn)在也是長安聞名的作家,主要創(chuàng)作武林奇談。至于這些靈感嘛,都是他小時候聽老父親講故事得來的。最新的《大唐群英傳》更是直接把當朝的各個名人換個名字寫進去,甚至于,他還在中加入神話元素,大有朝著封神榜的方向發(fā)展。
結(jié)果嘛,就是他出名出大了,不少大臣看見都有悄悄送錢給他當潤筆費,沒別的要求,主要是希望李承郢能把他們寫的完美一點就好,最好后面可以成仙。
是的,大唐盛世,已經(jīng)有人開始求仙訪道了。大家都想一直享受富貴嘛,這點小心思,歷朝歷代都有。皇帝對這種情況打壓過,所以目前控制在可控范圍內(nèi)。皇帝打壓的原因也很簡單,怕這些想當僵尸的家伙把風氣扭曲,最后變成魏晉玄學那一套。
不過,話又說回來,那些快退休的大臣求仙訪道對皇帝而言也是一件好事。精力這東西,還是需要找個地方發(fā)揮一下的,免得一天到晚在家里胡思亂想,那就不好了。
李承焱有些不高興,正準備教訓,不想李承郢又開口道:“你別又說那些大道理,我最聽不得大道理,省點力氣吧。”
“夠了。”李承昭出聲打斷即將發(fā)生的爭執(zhí),“這里不是校場也不是平康坊,這里是立政殿。”
太子發(fā)話,李承焱和李承郢還是很給面子的,立即住口不再辯論。
其實,這幾兄弟關(guān)系都一般般。沒別的原因,主要是忙碌,小時候?qū)W習沒時間玩,長大了又各自有事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他們還是競爭對手,感情談不上有多好。
他們爭不起來,主要還是太子冊立的緣故。太子都有了,還爭什么爭,想挨老父親板子嗎。
“四哥,父皇找我們,有什么事情嗎?”皇五子濟王李承旌開口詢問道。
在圣人的兒子中,太子是最引人注目的,不僅僅是因為他尊貴的身份,還因為他從小就聰慧。而濟王李承旌則是諸皇子中,比較神隱的那一類。或者說,在李智云膝下最早一批出生的兒子中,李承旌都屬于比較默默無名的那一種。
造成這種原因,主要是因為兩點。其一,李承旌的生母楊昭儀的存在,因為皇后的緣故,少有人敢提起。其二,李承旌從小到大都處于一種很奇怪的境地。他學習普通,沉默寡言,便是有時候皇帝親自照顧他,他也是表現(xiàn)的很平靜。或者說,他一直很平淡的活著。
因為如此,少有人注意到這位兄弟。
但太子,不在此列。他輕聲回答:“西域平定,想來是詢問吾等兄弟治理之策。五郎,你素來穩(wěn)重,此番父皇的考較,為兄很是期待你的表現(xiàn)。”
李承旌眼眸微垂,“四哥說笑了,我不是穩(wěn)重,只是學什么都很慢而已。”
“呵呵。”李承昭意味不明的笑笑。
聞聲,李承旌微微垂首,那一張相似皇帝的臉,一半悄悄隱沒在黑暗中。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