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舉漢 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力
諸葛亮身體伏于書案上,全神貫注的盯著面前的豫章地圖,其上詳細記錄了豫章、廬陵二郡之山川、縣、鄉(xiāng)邑、關要,乃至里程,制作極為精良。
這幅地圖過去一直于豫章郡府主記室,諸葛亮叔父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,諸葛亮少年時代就見過此地圖,??后諸葛玄被朱皓所逐失官,將此圖獻給劉表,如今又輾轉(zhuǎn)回到諸葛亮手中。
這幅地圖諸葛亮已研究不下千百遍,特別是近期以來,更是將此地圖置于寢室內(nèi),早晚觀看研究,上面每一處山川、城邑,諸葛亮皆爛熟于心,就算讓他重新繪制一幅,想來都不是什么難事。
很多人都以為,劉景親自率領的水陸大軍,將是攻打豫章的主力,實則不然。
根據(jù)己方打探到的情報,江東軍去年江夏大敗,死者萬計,喪舟數(shù)百,盡管損失慘重,卻也從黃祖那里獲得了拍桿技術。
目前江東軍戰(zhàn)船已大量裝備拍桿,盡管尚未經(jīng)歷大戰(zhàn)考驗,但在技術上已經(jīng)與劉景軍沒有差別。加上江東軍將士慣習水戰(zhàn),如果在江上與之硬碰硬,就算取勝,也是傷敵一千,??自損八百,??得不償失。
因此,??劉景率領的大軍,目的不在攻打豫章、廬陵,或與敵人決戰(zhàn),其主要任務有二:
一是奪取豫章北部重鎮(zhèn)柴桑,將孫賁、太史慈兵力引出。
二是扼守彭澤,封鎖長江入贛入口,擋住孫權的水上援軍。
這兩個任務,都是為了給真正的主力創(chuàng)造進攻的有利條件。
沒錯,此次攻打豫章、廬陵的主力,正是諸葛亮所率之軍。他將率領兵船萬人歸長沙,而后會合荊南之眾,出醴陵,由陸路進攻豫章腹地。
為了確保萬無一失,劉景調(diào)裨將軍蔡升、黃忠,中郎將劉亮、魏延、霍峻、單日磾、習珍等七將,歸入諸葛亮麾下。又調(diào)南郡太守徐庶、參軍楊儀、劉敏、司直司馬芝等,參謀計議。
劉景率領數(shù)萬大軍給諸葛亮打掩護,做陪襯,又盡遣猛將謀臣輔佐,??其信任至此,可想而知諸葛亮身上背負的壓力有多大。
此戰(zhàn)只許勝,??不許敗,??否則諸葛亮都沒臉回去見劉景了。
“軍師,到津鄉(xiāng)了,渡口有人相迎,似是徐南郡?!?p/>
諸葛亮邊看地圖,邊思考策略,神情異常專注,連楊儀進入廬室都未察覺,直到后者出聲。
諸葛亮一聽徐庶來迎,立刻起身出廬室,立于甲板,果然看到渡口聚集了一群人,為首者臉龐隱隱可見,正是好友徐庶。
船只一靠岸,諸葛亮就迫不及待的下船,與徐庶握手言歡,兩人上次見面還是正旦之時,一晃大半年不見,分外想念。
寒暄過后,諸葛亮笑著問徐庶道:“俗語云:‘州郡記,如霹靂;得詔書,但掛壁。’守、刺之令,猶勝天子之詔。元直在南郡,專政一方,信理庶績,舉善除惡,威福由己,今卻入我麾下,受軍旅奔波之苦、策畫籌度之累,不知心中可否有怨氣?”
徐庶沒有在意諸葛亮的調(diào)侃,淡然回道:“孔明還不知我的志向么,乃輔佐將軍以成王霸之業(yè)耳。將軍認為我治郡有益,我便治郡,將軍認為我治戎有益,我便治戎。在我心中,二者并無高下之分,又何談怨氣?”
“相交至今六七年,元直之言,總能予我啟誨?!敝T葛亮先是感慨一聲,接著夸贊好友道:“元直剛毅明斷,處茲不惑,明于將略,有你在旁助我節(jié)度軍戎,規(guī)畫分部,我可無憂矣。”
徐庶笑道:“我今為孔明帳下吏,孔明認為我可任,只管吩咐便是。”徐庶知道渡口人多眼雜,絕口不提軍中之事,問諸葛亮道:“孔明進不進江陵?”
諸葛亮肅容道:“夫為將之道,軍井未汲,將不言渴;軍食未熟,將不言饑;軍幕未施,將不言困,總之,為將者當與士卒同也。我為一軍主帥,安能棄將士于野,獨自入城中休息?”
徐庶早知道諸葛亮不會同意,道:“我已命人在津鄉(xiāng)備下飲食,將士上岸,即可就餐?!?p/>
諸葛亮稱謝。就像他之前所說,將士用餐,他方用餐,將士安寢,他方安寢。次日,諸葛亮即率軍登船,順江而下長沙。
卻說劉景在豬口與諸葛亮分別,繼續(xù)沿漢水而南,至夏口,甘寧、劉祝皆駐軍于此,黃祖亦率江夏文武,自沙羨趕來迎接。
劉景看著胡須花白卻體軀健壯的黃祖,笑道:“黃江夏近來為征討豫章籌備,調(diào)派民夫、舟車,運轉(zhuǎn)軍資、糧秣,可謂勞苦功高,著實辛苦了?!?p/>
黃祖面露怒容,恨道:“孫堅、孫策、孫權父子三人,皆狼子野心,孫堅侵寇襄陽,為我所斬,孫策、孫權亦覬覦江夏,相繼來攻,我荊楚男兒,死于其父子三人之手者,以數(shù)萬計,此血海深仇,雖十世不能忘也。聞將軍欲舉兵討伐江東,我高興得手舞足蹈,幾不能眠,恨不得親自駕船楫棹,痛殺江東賊子!”
劉景搖頭道:“黃江夏雖老當益壯,可到底年紀大了,當鎮(zhèn)守后方,武事交給小輩即可。此次子弋將隨軍出戰(zhàn),正所謂虎父無犬子,黃江夏楚國名將,子弋亦有父風,必能討賊建功?!?p/>
子弋即黃祖長子,房陵太守黃射,他將作為江夏軍的主將,統(tǒng)領江夏兵船隨劉景征戰(zhàn)豫章。
黃祖知道兒子的斤兩,他只是江夏軍名義上的主將,實際領兵者乃是其麾下都督蘇飛。
黃祖為劉景介紹道:“將軍,此人名蘇飛,乃我麾下都督,從我征伐多年,數(shù)救我于為難,為人勇毅有謀,可堪大任?!?p/>
蘇飛年近不惑,面容粗獷,濃髭密髯,形貌威武,任誰看了,都要贊嘆一聲真?zhèn)フ煞蛞病?p/>
“足下就是蘇孟揚?”劉景對蘇飛的第一印象極佳,道:“興霸屢屢向我推薦足下,稱你治軍嚴整,尤善水戰(zhàn),有大將之才,異日舉兵伐吳,可為前部?!?p/>
或許是性格相合,或許是英雄相惜,甘寧、蘇飛仍然如歷史上一樣結(jié)為好友。不過兩人的境遇卻已是完全不同,歷史上甘寧在黃祖麾下,郁郁不得志,惟蘇飛重之愛之。如今蘇飛淪為降將,甘寧則多次向劉景舉薦他。
蘇飛向甘寧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,沖劉景軍禮肅拜道:“蒙甘將軍看重,飛不才,愿為大軍前部,陵波而進,掃清吳賊!”
“好,”劉景頷首道,“就以足下為前部,望足下?lián)P我軍威。”
“諾?!碧K飛沉聲應命。
翌日,劉景合甘寧、劉祝、蘇飛諸部,總計三萬人,一時間大船截江,千帆競發(fā),遮天蔽日,浩浩蕩蕩向著豫章進發(fā)。
請:bqg99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