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大唐農(nóng)圣 第421章 又上朝
被伺候穿衣上朝的時候,孫享福通常是沒有什么精氣神的,然而,虞秀兒的一句話,讓他所有的困意和疲憊感消失了。
“秀兒,你剛才說什么?”
“妾身說,紅梅和春桃都懷上了,家里需要多幾個貼身的人伺候,妾身已經(jīng)讓德叔丫鬟中間挑選了,回頭,妾會讓夫君瞧瞧?!?p/>
“不是這句,后面那句。”
“妾身身邊的紫蘭丫頭也是個不錯的人兒,夫君得空,也把她收房吧!”
“不是,你們女人怎么會老想著給自己的男人找女人呢?”孫享福納悶道。
虞秀兒將孫享福的最后一件外套披好,一邊幫他束腰帶,一邊正經(jīng)的道,“這是妾身作為當(dāng)家大婦的責(zé)任。”
“又是為了家族興旺那一套,秀兒,你考慮過為夫的感受嗎?為夫跟她并沒有感情,也不想與更多的女人有肌膚之親”
“夫君,這也是你的責(zé)任??!”
虞秀兒打斷了孫享福的一堆抱怨,似乎這事在她眼里,沒有什么商量的余地。
在孫享福所處的那個時代,人們不管這叫責(zé)任,通常叫濫情或者生活不檢點,虞秀兒這種沖擊他三觀的做法,讓他十分郁悶,或許,現(xiàn)在對于虞秀兒來說,經(jīng)營好這個家族,比孫享福本人的快樂還要重要一些。
帶著比較復(fù)雜的心情,孫享福在馬車上,還是成功的睡起了回籠覺,一點意外也沒有,他的馬車才在皇城門口停穩(wěn),就有人鉆了進來,而且還不止一個。
“我說你們兩位,不要仗著年紀大就不尊重年輕人好吧!少年郎的美夢,可是千金都不換的?!?p/>
“正明你也二十有一了吧!還少年郎呢!再過幾年,就該自稱老夫了,對了,往荊州一去就是兩月,昨日剛回,這少年郎的夢,只怕,呵呵呵!”
孫享福很想說呵呵你妹,二十一歲,在后世,連大學(xué)校門都還沒走出去呢!不是少年郎是什么,可,好吧!這里是唐朝,作為一個結(jié)了婚,有了子女,并且身居高位的人,少年郎這個詞,確實離他有點遠了。
“兩位老大人可別光顧著吃喝,有正事就說正事,不然,今天到了朝堂之上,只怕沒有你們開口的份了。”
“怎么?正明有很多事情要奏報?”
“當(dāng)然,荊州,乃至全國地方上的問題有很多,我這一趟沿途看到了不少,沒有看到的,只會更多,關(guān)中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到了一個階段了,下一步,咱們得面向全國了。”
“那行,老夫,就法部的事情,簡短的跟你說說吧”
魏征此人絕對不是一個老古板,他只是會用一些很巧妙的方式,讓李世民不得不聽從他的建議而已,所以,他雖然因為跟李世民對慫,導(dǎo)致死了都沒能安生,但后來還是上了凌煙閣,作為一個李建成的死黨,他能在李世民手下取得這么高的功績,只能說明他的政治智慧太超絕了。
立法,以及法部的職權(quán)劃分和內(nèi)部日常管理制度,幾乎只有在內(nèi)部日常管理方面,魏征是按照孫享福給他提供的陳條定下了規(guī)矩,那些與道德認知相沖的,他都選擇了不做明文規(guī)定,模糊處理,但私下里,他卻教育屬下的法官,按照孫享福的陳條里寫的那些中心思想來判案,這也就大大的減弱了來自各方面對于法部改革的反對之聲。
并且,他還將軍法和政法,獨立了出去,軍法由兵部尚書和各衛(wèi)大將軍管,政法則是由宰相管,他法部只管民法,當(dāng)然,對于軍人犯法和主政官員犯法,法部同樣有調(diào)查檢舉,提起訴訟的權(quán)力,不過審理,判決,是由他們自己單獨的法庭裁決,這就防止了法部權(quán)力太大,被所有人攻擊。
聽完他的大概講解,孫享福不得不說,以目前的環(huán)境來看,按照他的方法,更具備可操作性,畢竟,顛覆過大,可能會讓各方面反彈很大,而且,這個整體方案,朝堂上在年前就已經(jīng)通過了,現(xiàn)在執(zhí)行差不多有一個月了,倒是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反饋回來。
商部這邊,杜正倫正要開口,卻被告知皇城門已經(jīng)打開,他只好與孫享福相約,散朝之后再擇機相談。
入了太極殿,韋挺和李公淹兩人很自覺的就到了孫享福身后,趁著皇帝沒來,小聲的跟孫享福說了幾句關(guān)于春耕的籌備情況,大致都在預(yù)期之中,孫享福也就放心了,等李世民龍行虎步的走進了大殿,特意朝孫享福的位置看了一眼,才坐定,接受百官參拜。
然之后,孫享福第一時間就出了朝班,他可是外派的欽差,回朝之后,自然是奏事的第一序列,其實,昨天晚上他就應(yīng)該先到皇宮報告再回家的,這事要是擱以前,就有御史要彈劾他了,不過現(xiàn)在,大家都能理解,況且,人家是趕去送使團了,半夜才回家,情有可原。
“陛下,臣奉旨巡察山南道,諸事皆已妥善處理,今回朝交旨?!?p/>
李世民點頭道,“嗯,你前番之奏報,朕已交于諸卿傳閱,然對于后續(xù)的處理,諸卿意見不一,你且說說自己的看法,朕用作參考?!?p/>
“臣遵旨。”
組織了一下語言,孫享福又道,“陛下,荊襄之地,之所以出現(xiàn)匪患橫行的局面,原因有二。
其一,是當(dāng)?shù)睾^(qū)縱橫,水患頻發(fā),各地的老百姓,無力抵抗災(zāi)難。
其二,是老百姓在受災(zāi)之后,求告無門,別無選擇,只能落草?!?p/>
李世民聞言故作不知,問道,“求告無門?這又是為何?”
其實,那些百姓為什么去做水匪,地方豪強是如何坑害的他們,孫享福在給李世民的密奏里,寫的清清楚楚,李世民,也絕對相信那是實際情況,然而,他現(xiàn)在并沒有打算大刀闊斧的對付這些地方豪強,所以,明面上,孫享福并不會拿出來講。
而他所說的這兩點,只是想在朝廷的方面,為其它地區(qū)活不下去的百姓們,開辟出一條能夠在關(guān)鍵時刻救命的渠道。
“陛下,百姓受災(zāi),就會造成某一地區(qū)瞬間缺糧,那個時候,他們能夠想到的辦法,就是找官府求告和有糧的大戶人家借貸,咱們先說那些有糧的大戶人家。
災(zāi)難的大小,持續(xù)的時間,是沒有人能夠預(yù)估的,這些有糧的大戶人家,一般都不肯借貸給那些受災(zāi)的百姓,一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在受到災(zāi)難的威脅。二是,他們不相信百姓的還債能力?!?p/>
孫享福這么說,朝堂之上,很多地方世家系的官員,便紛紛點頭,這可是給他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開脫,那么,今天的板子,就肯定打不到他們的頭上來了。
然之后,孫享福接著道,“所以,要根治這個問題,百姓們只能靠向官府求告,如何讓老百姓快速的獲得口糧呢?
此前,陛下設(shè)置了義倉,在豐年的時候加征百姓的糧食,在災(zāi)年的時候,借貸給百姓,這一策略有很多弊端。
比如山南道地區(qū),有一個縣,半縣受了災(zāi),半縣沒有受災(zāi),百姓們在豐年的時候,都繳納了義倉糧食,在災(zāi)年的時候,大家都知道糧食要漲價,不管受不受災(zāi),全縣的百姓,都會跑去義倉借貸,因為不借就虧了啊!這就會致使,真正受災(zāi)的百姓,得不到及時的,足夠的糧食救濟,要知道,一個人,可經(jīng)不起幾天餓的。
而在新政之中,設(shè)置的常平倉,卻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,因為常平倉不是向百姓加征糧食,而是在豐年的時候,用錢購入百姓手中的糧食,在災(zāi)年的時候,再平價出售給百姓,這就會很大程度抑制,災(zāi)難發(fā)生后,糧食價格暴漲的情況出現(xiàn)。
當(dāng)然,光有一個常平倉還不夠,因為不是所有的百姓,手上都有余財,可以購買常平倉的糧食。
那么,咱們就應(yīng)該給百姓開放一個借貸錢財?shù)那溃潜闶清X莊。
咱們大唐錢莊在長安成立,已經(jīng)有差不多一年時間了,善陽那邊,更是有兩年多的時間,一切運轉(zhuǎn)正常,能夠很有效的幫助朝廷解決很多問題,然而,它也可以幫助百姓解決很多問題,陛下您應(yīng)該沒有忘記臣提出錢莊這個建議的時候,將其在全國鋪開的構(gòu)想吧!”
李世民怎么會忘記這么重要的事情呢!
其實在大唐的財稅商業(yè)重地,錢莊的分號已經(jīng)全都開設(shè)起來了,洛陽,揚州,益州,都有,而這些有了錢莊的地方,財稅過賬都非常方便,不需要像以往一樣,需要大量的人員清點,押送,損耗降低了很多,只需要官方核算清楚,在一地繳存,把票據(jù)上交朝廷,朝廷就可以直接在長安的錢莊提錢。
如果,大唐所有的城池都有錢莊的話,那么,光是在財稅押運損耗這方面,一年就能節(jié)省下十幾萬貫,這種即能省錢,還能更方便的好事,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一直都在想辦法推行,現(xiàn)在看來,它還不僅僅是在財稅方面能夠帶來好處。
如果,地方上都有錢莊,再給百姓開放借貸的話,那么,即便是災(zāi)難來了,百姓也能很快的憑戶籍田冊,找錢莊借貸到一筆錢財,讓他們的生活暫時得到一定的保障,畢竟,不是所有人都跟錢過不去,出錢,還是有人會賣糧食的。這樣他們也就不至于求告無門,選擇鋌而走險,去落草為匪了。
孫享福幾乎沒有把地方豪強作惡的事情拿出來說,他只是針對問題,來制定一個地方豪強無法把持的制度起來,常平倉,歸他農(nóng)門管,錢莊這么重要的部門,要是能讓別的人插進去手,那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就不會做到今天的位置了。
而有了這一套借貸體系,不光是荊襄地區(qū),全國任何地區(qū)的豪強,想用他們以往的那一套竊取百姓手中的土地,把百姓逼上絕路,就很難了。
不過,朝廷現(xiàn)在面臨的問題還是人手不夠,無法將新政所需要的衙門,官員,錢莊等,快速的構(gòu)建到地方,所以,即便是知道這種情況大面積的存在,朝廷也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推行。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