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本站域名:
黃金屋
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笑場
江杏兒象一個溫柔的小媳婦兒,小心的替鄭朗系好衣服扭襟。
崔嫻擔心不是沒有道理,曰久生情,況且兩個小美妹如此的聽話,如此的溫柔,怎么能不在鄭朗心中占據(jù)重要的一席之地?
鄭朗用手撥弄著她的青絲,溫聲說道:
“杏兒,以后不想走……就留下來?!?p/>
“鄭郎,你就是趕奴走奴也不走,真不行,奴向幾個娘娘說理去?!?p/>
“若是崔家那位小娘子不同意呢?”鄭朗開起了玩笑。
“那也簡單,奴就與四兒聯(lián)起手來對付她,讓她知道什么叫淑女風范。四兒,對么?”
“對,”四兒點著頭。
鄭朗呵呵一笑。
實際未必,崔嫻沒有那么好對付的,不過三人都不知道。甚至四兒還主動替崔嫻辨護:
“杏兒姐姐,崔家小娘子人很好的,說話慢聲細語,就象大娘娘一樣。”
這句話鄭朗耳朵都聽起了泡,可心中有些遺憾,到現(xiàn)在自己還一眼沒有看到過……原本有機會見上一面,這時候,規(guī)矩還沒有那么森嚴。就在鄭朗挨打的時候,崔嫻很擔心,那時刻心中很想沖到嚴記客棧去看一看未來小丈夫的傷勢??赡谴闻加?,弄得崔嫻不好意思去了,并且都不讓哥哥對鄭朗說,她也到了京城。
此事,經(jīng)常讓幾個哥哥拿出來取笑,丑媳婦總歸要見公婆,這一次害怕,將來洞房花燭夜,鄭家小郎將蓋頭揭開,到時候怎么辦?說完了拔腿就逃。
當然,這三人一個也不知道的。就是四兒看到的崔嫻,那時也還小,漸漸長大,模樣會發(fā)生一些變化。
走出了曾家大門,宋伯備好了馬車,載著三人來到考場。
這時候,科舉很重視了,但還不及明清時重視與規(guī)范,提前將寬敞的府衙改造了一下,就威了解試的考場。不僅是鄭州,大多數(shù)州府都采取了這一條措旖應付解試考。
府衙的門還沒有打開,鄭朗跳下了馬車。
好多人!
第一個印象。
以前鄭州正常解試只有幾百個學子前來參加,而這一次有可能達到了一兩干人。掃視了一眼,心中想到,還解元呢,這么多人爭取那一百余舉子名額,錄取率同樣很低??贾芯筒诲e啦!
立即有人認出了鄭朗,一個個圍過來寒喧。
有的學子還是很敬佩的,在他們眼中,此時鄭朗非是人類,連身體都不是血肉包裹的。
那是什么包裹的?是詩,是字,是琴,是畫,是經(jīng)義文章,是天地正氣,是筆筒,是茶壺……但還有許多人心中不大服氣,想較一下勁,這些人都略有才學,以為鄭朗雖聰明,可歲數(shù)終是小了。難道自己讀兩年三年的書,不及鄭家子讀一年。所以轟動,正是因為歲數(shù)小,大家才奇怪。上了考場,難道你歲數(shù)小,考官就能你加分?
還有的人自付才氣不足,只能妒忌。
以為鄭朗小,有的人雖嘴上客氣的寒喧,眼中那層意思裸的,都不做掩飾。連江杏兒都附在了鄭朗的耳邊,不高興的說:“鄭郎,那些人不安好心呢?!?p/>
鄭朗也附在她耳邊悄聲說:“不是不安好心,是相輕相妒,所謂木秀于林,風必催矣,正是這個意思。不用理睬他們,解試考只有三天時間,考完了,以后就是省試考,那才是真正的人才濟濟。””嗯,”江杏兒重重的點了一下頭。
忽然一個青年擠了進來,人群中有人認識,喊道:“孫家郎君?!?p/>
孫家郎君就擠到鄭朗身前,說道:“我看到過你說仁義的那篇文章,但我有一些疑問,能不能討教一下?”
江杏兒眼里露出怒火,非是討教,今天科舉在即,鄭朗那有精力再去講什么仁義!況且萬一討教輸了,那么臉面有可能會丟得很大。
拽鄭朗的衣服。
鄭朗搖了搖頭,示意她不要說話,問:
“閣下是……”
“管城孫固?!?p/>
知道了,后來的那個老好人,典型的求和派,保守派,說什么兵,兇器也,動不可妄,妄動將有悔。寧肯與黨項人議和,都不愿意朝廷出兵。但總的來說不是一個壞官。
除非此孫圃非彼孫固也??煽此哪挲g,與史上記載的那個孫固十分相似,管城人,十六七歲。多半就是那個孫固了。
“你要說什么?”
“竊以為夫子所曰唯仁者能好人,能惡人,僅是一種態(tài)度,所惡非是刑罰,且聽,巧言令色,鮮矣仁!剛、毅、木、訥,近仁。小郎所言似乎略略曲解。”
這也能說的,花言巧語,象這樣的人很少有仁,剛毅、果斷、樸實、言語謹慎,這些品格很接近于仁了。在這里,仁同樣指的是一種態(tài)度,一種思想,而非是一種措旆。
其實很接近孔夫子當時想要表態(tài)的話。然而孔夫子當年有許多問題并沒有說清楚,只有一點能肯定,他也反對做濫好人。不僅如此,對兵事,孔夫子都不是很排斥,看看六藝,御、射,雖是君子之御射,多少沾有著武力因素。但北宋的畸形政策下,鄭朗又不敢說。他還沒有達到那個地位,拋出這些個牽扯到國策爭議的話題。
鄭朗微微一笑道:“所謂的木是樸實之解吧?”
“是?!?p/>
“訥是少言之解吧?”
更不用說了,況且孔夫子還著重的提了一句,巧言令色,鮮矣仁!”那么這句話又是誰說的?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”
有道德人的必然會有精彩之言,會說精彩之言的人卻未必有德。仁者必有勇,勇都不一定會仁。最簡單的一點,不會說話,如何向世人推廣自己的思想?
“我說的義非僅是刑罰,還有道德之化,義僅是仁的節(jié),仁卻是義的本。兩者相對相承,與天之陰陽,地之柔剛,構(gòu)成了宇宙循環(huán)不患,此乃大道之本源。所以漢立三法而得國,諸葛亮與王猛卻用嚴法,為世人稱為賢相。以仁為本,時不同,勢不同,義發(fā)之不同方向與輕重,因時而節(jié),因勢而發(fā)。正如夫子說小人盛矣君子納禍,正道昌矣君子輔王行張,這才是夫子的本義”
以他對儒學的見解,想難倒眼下的孫固,豈不要太容易了。
孫固很迷茫,他心中還是不贊成鄭朗的觀點,可不知從何說起,鄭家子說了三個史實,前后面的意思,易經(jīng)里皆有相關的言論。不能駁!
“不要想那么多,我在京城也只淺嘗輒止,不敢說太深了,因為學問不足也。好好考試,爭取獲得一個好名次?!编嵗蓜窠獾???此臉幼?,有可能馬上進入考場,還會想什么仁義,那結(jié)果可糟糕了。
衙門打開。
衙役們帶領著學子進入了臨時安排的考場。
分成了若干房間,但因為人太多,十分擁擠。
第一天科考,對鄭朗來說是最輕松的,貼經(jīng)墨義。其中貼經(jīng)更輕松,就是填空題,比如剛才鄭朗所引用的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,中間缺了一段有言者不必有德,然后學子填上。而且還規(guī)定了,進士科的學子只貼《論語》。就是貼五經(jīng),鄭朗也行啊。
然后是對《春秋》或者《禮經(jīng)》十條墨義,貼上一殷話,讓掌子用一句簡短的話做一個解釋。這一點也不困難。但在這里鄭朗要注意了,不能標新立異,用一些有爭議的話去解釋,那么碰到一個吉板的考官,有可能反而適得其反了。
進了考場落座,學子多,不得不擠在一起。邊上兩個學子好奇的看著鄭郎。一個大約是富家子,不是鄭州城附近的,鄭朗不認識。
穿著一身綢緞長衫,頭戴四方幞頭,邊上還墜著兩塊美玉,看樣子家庭狀況很好。但另一邊學子看上去,就十分落魄了,儒士衫是粗麻布的,上面還打著幾個補丁,三十多歲,一臉的凄苦之色。
后者正是科考弊端的真實寫照,考到最后,將許多學子考呆掉了。
照例由鄭州城的判官帶著衙役監(jiān)考。
試卷發(fā)下來,鄭朗掃視了一眼,并不難。
對他這個變態(tài)的,是不難,可已經(jīng)有掌子皺起了眉頭。
但也沒有馬虎了事,每做一道題,都是先想一下才做的。
忽然陸判斷喝道:“你看什么看!”
鄭朗一抬頭,原來是隔壁那個窮儒生大約想不起來答案,又隔得近,于是眼睛瞅啊瞅的,瞅到他桌子上來了。
“啟稟判官,小民喜愛書道,對鄭家小郎的字跡仰慕已久,只可惜草民沒有幸得見真跡。剛才小民思考時,看到他的字,龍飛鳳舞,于是看入了神,請恕罪則個!”拱手唱了一個大肥喏。
全場爆笑,你抄襲就抄襲唄,還能說得如此理直氣壯,仁兄,你牛。
但怎么辦?抓也抓到了,不如狡辨一下,判官說不定能開開恩。
鄭朗也是愕然,然后看著這位仁兄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,眼睛里還透著委屈、無辜、冤枉,樣子要有多可憐就有多可憐,看著他臉上豐富的表情,鄭郎也忍不住彎下腰爆笑起來。
哥們,你太逗了。
快捷鍵: 上一章("←"或者"P") 下一章("→"或者"N") 回車鍵:返回書頁